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辅导员》2014,(35)
正左宗棠自幼饱读诗书,腹藏经纶,聪明绝顶,他的老师曾以"国家千里驹"称赞他。左宗棠成人后性情十分孤傲,他曾为自己撰写一联曰:"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他把自己比作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自称为"今亮"。左宗棠虽才华横溢,但年轻时仕途不畅,而他的好朋友曾国藩却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当曾国藩身为侍郎时,他仍然一介布衣,混迹山林。左宗棠常为自己的命运而鸣不平,同时也对曾国藩的官运感到忌妒。  相似文献   

2.
卢晶 《文教资料》2011,(26):88-91
学术界认为左宗棠在漫漫人生路上多次遇贵人相助,但这样讲并不够全面,且主要集中在他步入仕途之前。其实,左宗棠之所以最终能功成名就,还应该感谢步入仕途之后所遇的下列贵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湖南同乡胡林翼、郭嵩焘,湘军同僚曾国藩,刑部尚书潘祖荫,商界精英胡雪岩,等等。左宗棠人生多遇贵人有四方面原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水师进攻太平军,本指望一战全歼"匪军",没想到由于轻敌冒进,在靖港被太平军杀得七零八落,所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伤心至极,欲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及时阻拦。几天后,左宗棠听说这件事,便来见曾国藩。曾以为左来安慰自己,没想到,左进屋后张口就骂曾国藩的自杀是"不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4,(23):17-17
左宗棠自幼饱读诗书,腹藏经纶,聪明绝顶,他的老师曾以"国家千里驹"称赞他。左宗棠成人后性情十分孤傲,他曾为自己撰写一联曰:"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他把自己比作三国时的诸葛亮,还自称为"今亮"。左宗棠虽才华横溢,但年轻时仕途不畅,而他的好朋友曾国藩却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当曾国藩身为侍郎时,他仍然一介布衣,混迹山林。左宗棠常为自己的命运而鸣不平,同时也对曾国藩的官运感到忌妒。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始终是在清廷要君主集权,与湘军将领要扩张地方势力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就曾国藩个人来说,由吏部侍郎组织湘军,到1860年总督两江、1861年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其道路是曲折的。清廷长期猜忌曾国藩,害怕他兵权太大,易成尾大不掉之势;然而又不得不用他,所以,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压制他、打击他,遂使曾国藩几起几落。但曾国藩在忠君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和"湘军三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三人不同程度的有过接触,并在品行操守与为官为政等方面对他们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与思想,对于了解那一段历史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与曾国藩并称“曾左”的湘军名将左宗棠,以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的历史功勋而名垂青史。他的家教思想同样丰富、感人。其主要内容有:要求子孙刻苦读书明理,贵在力行致用;要永保寒素家风,力戒各种恶习;坚持廉洁奉公,慷慨行善济困。左宗棠的家教思想,不仅对今天我国一般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且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家庭教育则有着更直接更现实的启示意义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轶事     
《中学文科》2000,(9):25-25
左宗棠是晚清时的风云人物,秉性狂傲自大,又专喜骂人与揭短,有关他的故事极多,其中他与曾国藩的过节历来是笔记小说家的热门话题。曾左相识是在左宗棠出山之后,当时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往往不顺,左宗棠便与朋友说曾才短,帐下又没得人才,于是三天两头或发函或上门为曾国藩作指导。虽言之有理,但话语中盛气凌人,有时几于辱骂。  相似文献   

11.
分寸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  相似文献   

12.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足以评价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湘军的前身是曾国藩办的湖南团练,后来扩编成为湘军.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湖南团练与湘军的产生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由团练到湘军的发展过程.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与办团练同时进行的,确切地说,他开始是以办团练的名义创建的湘军,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谈不到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廷因绿营兵腐败不能作战,又鉴于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地主团练起过很大作用,清廷便寄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于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小地主家庭,他踏入仕途后,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至大学士.从此,汉族官僚的势力不断壮大,导致清朝的政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曾国藩是靠什么起家的呢?那就是他所创办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为清政府立有奇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我在这里谈谈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经营制的湘军体系,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郭嵩焘实为始作俑之一,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他又因为度热征收盐锐和关税,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16.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湘军人才群和经世致用之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在道光年间"湘系经世派”的影响下,适应咸同年间政治形势的需要,信奉经世致用之学,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面对现实,积极入世,弃学从军,建立功业,以挽救重重危机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8.
清朝大臣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部队作战,因指挥不当而节节败退,只好向皇上求援。他的部下起草奏折时,如实用了"屡战屡败"这个词。善于推敲的曾国藩在审阅时,略动笔墨,将其改为:"屡败屡战"。结果,皇上看了奏折,不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其立场之反动、手段之残酷、罪恶之严重,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也是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特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