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作为人品和一种行为惯性,一旦养成,它将伴随人的一生,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人的发展。习惯,我们姑且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习惯,它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等等。它能够不断地推动着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一种是坏的习惯,它包括不守纪律、懒惰等等。它会使人逐渐坠落,甚至危害社会。良好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由于重复使用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且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  相似文献   

3.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稳定的、模式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动化"动作。这是习惯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成就人的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他们受益匪浅,也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燕 《考试周刊》2013,(43):43-43
<正>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的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是交流表达的工具,而且是工作学习的工具,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何要强调学习语文的习惯呢?就是因为它的这种工具性和长期性。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被内化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把对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自身的生活需要、成长需要,甚至内化成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使人受用终生。这种习惯要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习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7.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自己的习惯决定的。然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抓住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正确引导,强化训练,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和干扰,用汉族的思维方式,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而形成的一种中介语言。它的创造既包含有汉语的一些特征,又含有英语特征的一种语言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它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是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所以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使用的过程中中式英语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  相似文献   

11.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性格等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往往是你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它甚至会在人的成  相似文献   

12.
龙耀臻 《考试周刊》2013,(97):178-178
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聪明者成为平庸者,平平者成为佼佼者,良好的习惯对青少年学习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教师和家长必须转变观念,以身作则,相互配合,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语文阅读习惯的概念和重要性(一)语文阅读习惯的概念习惯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特殊的条件反射;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形成后很难改变。习惯是"习"和惯"的有机结合,"习"是实际操作之义,"惯"是一如既往之义。语文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具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抗干扰性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由于这种行为的稳定性,它必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良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指由于反复实践而逐步养成的,已植根于人们的心理之中,并成为一种自身需要的举动和行为方式。习惯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表现,它与个人的动机、意志、情感、思维、注意等紧密相连。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是后天获得的,因而也有人把习惯称为“第二天性”。一个人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要想改变它就不容易了,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这有利于个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方法才能  相似文献   

16.
张巧凤 《考试周刊》2013,(72):22-22
<正>什么是习惯,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而且自动化的行为。所谓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社会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一经形成,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行为习惯会  相似文献   

18.
匡显桢 《师道》2008,(7):91-92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了一段令人振聋发聩的话:“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还有一段与此异曲同工的话:“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这两段话都强调“性格决定命运”,说明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自身的命运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人在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0.
陈红霞 《考试周刊》2015,(19):60-61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