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被人们当做废物 ,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以变废为宝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应用 .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图 1如图 1所示 ,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 ,手持弹簧秤上端 ,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 .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 .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 2所示 ,在桌面上竖立一块图 2玻璃板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 ,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瞍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  相似文献   

4.
平面镜成像特点要从“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三个方面来描述。怎样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呢?1演示实验提出探究课题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照镜子,镜子里和你同样的面孔的“人”就是你的像。也就是说“平面镜能够成像”。接下来,演示实验“平面镜能够成像”。在“旋转光具座”中部安装上一块较大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镜后放一支没点燃的蜡烛,调节镜后蜡烛的位置,使得后面的蜡烛像点燃了似的。旋转“光具座”,让各个方位的同学先后都观察到现象。告诉学生,镜后的蜡烛正好记…  相似文献   

5.
“平面镜”一节是初中二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它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进而用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提出虚像的概念 ,最后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 ,虽简便易行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可见度差 .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 ,实验效果欠佳 ;二是可视范围小 .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 ;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 .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常常造成物像不…  相似文献   

6.
小块玻璃板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当成废物,但是在物理实验中却可将其变废为宝.本文介绍它在物理实验中的几个具体应用,供大家参考.茭一、验证分子间的引力如图1所示,把一块表面非常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水平放到刚好与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该实验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茭二、演示平面镜成像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  相似文献   

7.
两则实验的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郑坤(443601)一、平面镜成像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是教师用点燃的蜡烛做演示实验。但两支蜡烛的长短、烛焰的形状很难保证相同,因此在实验时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就很难完全重合。特别是在有风的时侯就更难重合。...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笔者执教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时,改用投影仪辅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兹述操作过程于下,以资同仁参考。1器材准备两支相同的蜡烛头(尤其底面要正),平板玻璃一块,带两个铁夹的铁架台一个,画有方格坐标的透明胶片一张,投影仪、支架及银幕一套。...  相似文献   

9.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按书中实验操作方法,会发现蜡烛移动时很难保持竖直状态,而且容易倾倒,影响效果。而我们改用光具座做这个实验时,操作就会很简单,完全可以做学生实验。操作是这样的:如图(系数码相机所照),选取一块比蜡烛略高的薄玻璃板(用厚玻璃板做时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度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其中心位置的确定既不方便,又不够准确,给实验造成误差。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本节的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1 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1.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现成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只能在讲台里临时立一块玻璃板(玻璃面对着学生,且位置固定不变),然后在玻璃板前竖立一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玻璃板面向着学生,使得实验时的物与像的连线和学生的视线基本平行,学生很难观察和准确判断物体与镜的距离和像与镜的距离关系,实验效果极差。针对这  相似文献   

12.
做好“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是成功地进行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平面镜”教学的关键。而课本第55页(图5-13)所述实验方法效果不够理想。缺点有四:其一,若单纯地采用普通玻璃板做实验,由于白天教室里的亮度较高,而玻璃的透光性又强,学生观察点燃的蜡烛经过玻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82):13-14
对一道平面镜成像实验操作能力考查题的分析,就中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及平面镜成像和玻璃板成像的差别,进而指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例1某同学利用两支同样的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支——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相似文献   

1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是中考中常考到的一个实验.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平面镜成像演示实验始终没有现成的实验仪器 ,每次讲课做实验时 ,都要临时准备 ,很不方便。为了方便实用 ,笔者设计制作了平面镜成像演示器。下面介绍它的结构及使用方法。a.结构如图 1所示。说明 :1方形木箱 (木箱盖上刻有互相垂直的两道燕尾槽 ) ;2平面镜支架 (下面刻有燕尾榫 ) ;3蜡烛支架 (支架分成左右两部分 ,支架上附有刻度 ,上面钉有薄铁片 ,下面刻有燕尾榫 ) ;4方形或圆柱形磁铁 ;5圆铁筒 ;6蜡烛 ;7平板玻璃或平面镜。b.使用方法。演示前按图 1将演示器组装好。演示时可先把平面镜固定在支架上 ,然后把点燃的蜡…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共振曲线是受迫振动的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曲线。在教学中 ,我们用共振摆演示的则是同一驱动力频率下 ,固有频率不同的几个摆球振幅不同的现象 ,需经推理后间接得出共振曲线。学生往往将两者相混 ,产生错误理解。为此 ,笔者设计一简易装置 ,用改变双线摆摆长的方法改变驱动力频率f,用平面镜成像示数法读出受迫振动球的振幅A ,可以直接演示A随f变化的动态关系 ;定量地测绘出共振曲线。原理清楚 ,操作简便 ,有利于学生对共振曲线物理过程和物理意义的理解。2 装置与制作如图 1所示。铁架台A ,细木条横梁B ,受迫振动球…  相似文献   

18.
梁爽 《中学科技》2014,(12):32-32
我发明的多功能平面镜由一个半圆形木板(量角器)和一对平面镜镜面组成,用它可以演示很多光学实验。如图1,用激光笔从量角器某角度照射,可看到反射的光线在量角器上的角度,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如图2,在一面平面镜上放置蜡烛,另一面镜面成像,演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3,改变两镜面之间的夹角,观察平面镜中像的个数随角度变化的情况,演示像数与夹角的关系;如图4,利用折射原理可观察到七色光,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用一定厚度透明的玻璃做平面镜,在物体的另一侧可能会出现两个像;而凸透镜成像时,也会出现这一现象。例1如图,在"探究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1验证力作用下的物体形变实验 [器材]:激光笔1支、细长的平面镜1块、铁架台(带铁夹)、木块2块,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