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污泥产率低的优点。从MBR的种类、脱氮除磷效能以及膜污染等方面介绍了MBR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MBR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处理器。对MBR工艺的工艺组成、特征、主要存在问题及我国目前MBR技术在水处理方向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处理器。对MBR工艺的工艺组成、特征、主要存在问题及我国目前MBR技术在水处理方向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膜生物反应器 (MBR)与粉末活性炭 (PAC)联合使用的膜组合工艺 (PAC 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 ,并用分子量分析方法来考察PAC MBR组合工艺及各单元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难生物降解 ,该工艺出水有机物集中在小于 1k的分子量区间内 ,活性炭的投加能显著提高这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率 .试验证明 ,PAC MBR工艺中生物处理与活性炭吸附互相促进 ,在稳定运行阶段对CODMn、UV2 54 、UV4 10 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70 %、70 %、10 0 %和 92 % .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相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 (MBR)是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技术 ,为水工业领域广泛关注 .为了获得 MBR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参数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反应器对其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当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时 ,这种工艺可以高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出水具有很低的 COD、浊度和细菌总数 .通过采用间歇运转、连续曝气 ,膜通量可保持稳定 .还讨论了膜对 COD的去除机理、膜的结构和过滤阻力 .  相似文献   

6.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BR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有较高的去除率,大大的提高了出水的水质.MBR对COD、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60%、80.85%、72.63%.  相似文献   

7.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新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国际上公认的高新技术之一。近年来,水处理专家将膜分离技术引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即膜生物反应器(MBR)。它是膜单元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一个生化反应系统,用它可代替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二沉池。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本介绍膜-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特性及污染物特点,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一体化工艺、补氧+生物膜、人工清淤"综合治理技术对其进行治理。实际治理结果表明,MBR一体化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的要求;补氧与生物膜的组合应用最大程度地消除了黑臭现象;采用人工清淤方式对河床内淤泥进行了全部清除,消除了内源污染;工程运行费用为70.39万元/年。该综合治理技术治理河道黑臭水体效果良好,适合在其他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技术实现小区生活污水资源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及在中水处理应用中的特点,论述了膜生物技术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空气等离子体对聚丙烯微孔膜进行表面改性,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表征膜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改性膜的水接触角、水通量以及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动态抗污染性能力。结果表明,改性后聚丙烯微孔膜的水接触角从100°减小到40°,膜的水通量提高,污染率下降。改性后聚丙烯微孔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微生物电解池(MEC)与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 BR)耦合,构建MEC-AnM BR系统,以期同步实现污水高效处理和膜污染缓解,推动膜生物反应器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点:1.将MEC与AnM BR耦合,构建MEC-AnM BR系统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2.研究反应器运行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3.探究膜污染运行周期中各膜污染阶段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自身代谢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1.启动和运行MEC-AnM BR反应器,并与传统AnM BR对照,综合考察MEC-AnM BR反应器的运行性能; 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传统AnM BR和MEC-AnMBR各膜污染阶段的阴极膜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MEC-AnMBR反应器的运行特性与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3.对MEC-AnM BR反应器阴极膜组件及微生物分泌物进行原位观察,并研究其在膜污染运行周期中各膜污染阶段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自身代谢活性的变化规律。结论:1.成功构建微生物电解池MEC-AnMBR生物系统;2.与AnM BR相比,MEC-AnM BR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率和甲烷产量分别增加6.7%和77.1%;3.与AnM BR相比,MEC-AnM BR的膜污染因细胞外聚合物和可溶性微生物产物增长缓慢而大大减少;4.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MEC-AnM BR富含互养菌属(Synergistaceaeuncultured)和互营热菌属(Thermovirga),而Thermovirga是关键的功能性微生物;5.这些结果表明MEC-AnMBR可同时提高反应器效率并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港口含油废水。考察运行过程中膜污染行为特征,分析引起膜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减弱膜污染的途径与方法;考察反应器内群落结构演变,分离鉴定优势菌种,揭示运行条件和进水水质等宏观环境与微生物微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创新点:1.分析出膜表面累积的胞外蛋白是膜污染严重和过膜压力增大的关键诱因;2.基于Yusuf Chisti和Murray Moo Young提出的气提液体上升流速模型,结合胞外蛋白变化趋势,提出降低过膜压力上升速度和缓解膜污染进程的有效措施;3.针对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生物系统进行种群结构研究及优势菌属的分离与鉴定。方法:1.借助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表征膜污染物的主要成分;2.基于Yusuf Chisti和Murray Moo Young提出的气提液体上升流速模型,提出缓解膜污染进程的措施,并验证所提措施的有效性(图3和9);3.通过巢式PCR-DGGE技术对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采用克隆技术对优势微生物进行菌种鉴定(图10和表3)。结论:1.采用一体化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优点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但在其运行过程中膜污染严重。2.分析发现胞外聚合物是引起膜污染物的主要因素(图3~6);组分分析进一步表明膜表面累积的胞外蛋白是膜污染严重和过膜压力增大的关键诱因(图7~9)。3.通过增大反应器曝气量,调整反应器结构参数可有效降低过膜压力上升速度,缓解膜污染进程。4.反应器内细菌群落结构平稳。5.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内丛毛单胞菌属在低曝气环境下繁殖能力强,且可能是引起膜污染的特征微生物;红环菌科细菌更适应高曝气条件,是降解含有油类污染物的特征细菌。  相似文献   

14.
以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混合液为处理对象,通过平行运行的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分离单元中试,研究MBR中膜分离单元的除污特性。结果表明,与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的二沉池出水相比,膜分离单元出水BOD5、COD、NH3-N和TP浓度均较低且稳定,出水NO-3-N和TN浓度略高。在污泥沉降性能下降时,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优势更明显。曝气强度的下降、污泥浓度的增加均可促进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当HRT由2.5 h增加至4.8 h时,两组膜分离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生物降解及同化作用、膜截留作用及生物质的释放是影响膜分离单元出水中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住宅建筑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及臭氧技术对住宅小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回收利用,实现生活污水排放清洁化、减量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Langmuir单层膜对碱式氯化铜晶体的成核和取向生长的调控作用.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生物单分子膜诱导作用下,可以获得花生状的碱式氯化铜晶体,且主要沿(110)晶面取向生长.并进一步探讨了生物单层膜在晶体生长上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7.
ABR/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桂林市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出水未能达标排放的实际情况,根据连续多月监测垃圾渗滤液水质状况,选择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该工艺建成后实际运行效果良好,多年运行表明系统耐负荷能力极强,厂区周围的地表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文中介绍了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组成、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等情况,总结了运行效果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有效容积为100L的中试规模ASBR反应器的启动方法和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经过100d的启动运行,洗出沉降性能差的颗粒污泥,保留了大量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颗粒污泥,启动结束时反应器的有机负荷达到10gCOD/(L·d),COD去除率达859/6以上。反应器启动结束后,颗粒污泥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颗粒污泥平均直径由0.78mm增加到1.18mm,颗粒污泥沉降速度最大达到70.2m/h,比产甲烷活性几乎是接种颗粒污泥的4倍。  相似文献   

19.
吴妍 《电大理工》2013,(2):10-13
膜生物反应器吸取了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活性污泥法的弊端,利用膜组件的高效截流作用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融合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膜的高效分离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SiO2/Nafion杂化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的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和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单酶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测限为6.0×10-7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7.8×10-6~2.4×10-3mol/L。检测限为4.2×10-6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25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