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从教育子女这个角度讲,家长同学校一样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单纯依靠学校或单纯依靠家长,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因此,只有开展家校合作,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此,我们在"家校合作教育"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兰州女子职业学校20年多来培养了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学校连续9年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并先后荣获全国社会实践合格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信息示范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甘肃省心理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4.
美国"小型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推进小班化改革的同时,缩小学校规模的改革势必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小型化学校通过缩小学校规模提供快乐的人道的教育,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个性,其根本特征在于确立了儿童个体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成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而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意志力的教育和培养是模糊、淡化的,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学校创造条件,教师、家长不断提高素质来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超级女声”现象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难得的反观题材。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我们发现它与素质教育相距甚远,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和实施时没能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教育。因而需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用完整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真正的审美教育、休闲教育在学校的缺失,是“超级女声”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晓  王琦 《教育科学》2007,23(3):92-96
本文阐述英国尼尔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开放教育。他创办的夏山学校被称之为“兼具了人性与自由的教育乐土”。尼尔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学校,而应该由学校去适应学生,因为,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为此,他极力地改变教育的强制性,反对教育中的心理“操纵”与“控制”,从而培养能自我成长、快乐地工作和积极生活的人。本文具体描述尼尔开放学校的基本形态与理论架构;比较开放教育与封闭教育的不同特征;论证开放教育对改变中国应试教育倾向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应与家庭、社会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完善个人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以往学校教育的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关注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呼之而出,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并从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把我们以往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模糊观念逐步清晰起来.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培养人、塑造人更应充分关注那些智障学生,以下结合奉贤区惠敏学校的智障学生教育实践,就"三生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搞好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培养合格学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建国以来,我国的学校在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无可否认存在着诸如效果不够理想,效率不高等问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责任感.本文根据职业类学校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尝试以责任感为核心,培养学生做"三种人"的德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三培养",就是把党员培养成教育骨干,把教育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青年党员培养成教坛新秀.这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党建工作的一项新机制,也是学校教师培养的新模式.2006年,学校党总支在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中,提出了"三培养"工程计划;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细化这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学校持续发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这次事件,我想到,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着力培养厂一代所谓各种能力各种素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意识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职业"到"生涯"的高职教育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高职教育发展从“由学校到工作”到“由学校到生涯”的转向,我国的高职教育应围绕教育公平和终身教育的需求,更加注重具有普遍的可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的“核心技能”或“关键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就业”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就业”,以“生涯教育”整合影响高职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和批判理论的不同价值倾向,形成以人的发展为直接和最终目标的高职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应和家庭、社会配合,构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完善个人道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崔小春 《教书育人》2006,(12):13-15
教育,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教导和培莠;教育事业,是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事业,主要是指各级学校的工作。所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盲人。按道理说,这样的解释是非常清楚、明了的。可观照教育现实,你会发现由于教育理解力的“不到位”,导致教育执行力“错位”,让原本应该是高尚、快乐的教育事业偏离轨道、迷失方向。如果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归宿,那么,要让教育真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必要提醒教育人重拾教育理解力这个原初的、基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从根本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服务的。在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中,我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