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孝文化足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标志,但从封建杜会中产生的孝文化.毫无疑问带看浓厚的封建糟粕性,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孝文化呢?毛泽东是对传统孝文化继承和扬弃的典范,为此本文将以毛泽东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扬卉来窥视孝文化在今天的继承和发展之一二。  相似文献   

2.
高校腐败现象的文化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雪松 《江苏高教》2005,(6):148-149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制”的影响。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我国传统社会中以封建家长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曾经并且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有着深刻影响。在现实中,这一文化取向,给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  相似文献   

3.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红高粱》、《老喜丧》、《红白喜事》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描绘了中国封建婚俗及传统丧葬的生动画面。以《红高粱》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一方面揭示了封建买卖婚姻的残酷无情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了解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取迥等文化观念。而以《老喜良》为代表的描绘传统丧葬的文学作品,则使我们不仅了解中国丧俗的一般环节及形式,也使我们看到了老喜丧是悲与喜,生与死的悲喜剧。而这些同样也渗透着中国风俗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一直在进行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建设的努力,但时至今日,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欠发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是制约和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唐勇 《陕西教育》2009,(11):93-94
本文试图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王朝为核心、男性为主导的皇权等级农业庄园社会,以及主观经验功利的认识、国人关系心理的文艺为基本的封建和封建的华彩.  相似文献   

7.
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刑法的力量源泉之一。犯罪是社会反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严重冲突的表现;刑罚是社会主流文化限制和取缔反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当代中国,犯罪是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文化、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文化、外来文化和亚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严重冲突的表现;刑罚是社会主义文化限制和取缔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文化、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刑法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仁学》与中国伦理的近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仁学》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化解构和对封建名教的化批判,发出了冲决封建网罗、摆脱专制压迫的呐喊。他以以太一仁一通一平等的构思理路,熔铸古今,会通中西,以突破中国传统伦理,实现中国传统伦理的近代转换,建构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近代伦理精神的伦理价值体系。《仁学》体现了他希望实现中国传统伦理近代转换的高度的化自觉,以及对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的伦理价值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9.
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文化、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早期新文化运动在抨击封建专制文化思想时,有过激言论.有人认为这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思想.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主要抨击的是糟粕部分—封建专制文化,并没有否定优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与中国的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皇帝开科取士,选拔国家官吏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的进程,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因而,如何认识西方文化就成为封建士大夫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戊戌变法以前,开明士大夫的西学观经历了“睁眼看世界”、“四不如夷”直至“中体西用”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中国妇女严琬宜,曹大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这种传统文化毕竟是宗法农业社会的产物,也必然刻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妇女问题,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最为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宗族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吸收诸子百家以及其他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发展中,它曾占据过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因其世俗性和保守性使中国在近百年来失去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发展的机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抛开了传统文化的羁绊。由此以来,新形势下时代文化需要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作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来审视传统文化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并兼采各种思想的多元文化综合体,这种“礼”文化中不含所谓的“商化传统”;且与封建的官僚政治,小农经济秩序相耦合,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近代,于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是一群竞争,开拓精神与民族意识皆备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作为后起的集大成的文学样式,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优秀成果,取得过杰出的成就。但传统文化的积习、封建文化的毒素也对小说产生了影响。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小说,往往是精芜并存、良莠相杂的,呈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十分复杂。善恶果报就是中国古代小说中表现最为普遍的思想倾向之一。一善恶果报思想,指的是善恶劝惩和因果报应。它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意识的积淀有着密切关系。它是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与佛家说教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以鲁迅的乡土小说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体现了作家们觉醒后对封建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反叛,贯穿着“失乐园”的忧伤与痛苦和“复乐园”的甜蜜与希望,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人》看曹禺文化心理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丰誉文坛,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学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但经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和利用,又成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以鲜明的反文化、反传统、反理性的激进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提出深刻质疑。本文通过消解神话、直面生存、解构中心、反抗权威、反叛传统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解构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压抑人性、灭绝人伦的消极面,对封建文化奴化人性、“吃人”的合理合法性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实现了对历史深度模式的颠覆。《故事新编》的取材范围由神话、传说而历史典籍,鲁迅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现了对神话的一种创造性转换,体现了思想家鲁迅对传统文化有意识地进行深度解读的高超技艺。《故事新编》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批判和颠覆,恰恰反映出鲁迅作为先觉者的超前意识和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可贵的质疑精神。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体现了鲁迅对人类生存意识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