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全球华人为之欢呼雀跃。25年后,我有幸作为一名驻港视频记者,见证和参与报道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历史时刻。一、追寻主席的足迹见证“东方之珠”的成长岁月2022年6月30日15时10分许,列车徐徐驶入高铁香港西九龙站。习近平主席乘坐专列,来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到访香港。  相似文献   

2.
满怀激情整装待发——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准备工作侧记□本刊记者祝晓虎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正一天天临近,这将是本世纪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新闻活动之一,国内外的新闻媒体都在紧锣密鼓,瞄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题材。人民日报、中央人...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戏路子”要宽(等六则)范敬宜1996年8月7日今天一版头条《中国体育代表团载誉归来》、特写《祖国感谢你们》以及压题照片,均出自王霞光同志一人之手,辛苦自不待言,即就记者一专多能来说,也是值得倡导的。我一直提倡记者的“戏路子”要宽。这个“戏路子...  相似文献   

4.
无意第一     
无意中,今年我竟在新闻界创下了两个“第一”:第一位登上帕米尔高原祖国西疆最西哨的女记者,这是站在边境线上才得知的;第一位直书当代正红正“火”名人之弱点的记者,这是新闻理论界一位前辈问我那篇《再看陈章良》“创意”时才得知的。 虽说记者当有“第一”意识,新闻就重是否“首创”,但我确是无意自己创第一。盛夏,选拔京城10名中小学生组成“帕米尔高原探险营”,同行大都说我“疯了”:千万里行程,你能保证无空难、无车祸、无天灾、无人被偷被抢被袭击被……你搞这项活动挣不到“回扣”,出不了大名,也不可能滞洒浪漫走一回,更甭想由此而升迁……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到天津修改关于晚报的硕士论文,接站的好友一见面就建议:“你一定去《今晚报》的‘夜间记者站’看看,那可是咱们天津人最喜欢的专栏。”又说了一件趣事:在一个雨夜,他妻子下了班赶到公共汽车站。末班车提前开走了。乘客们滞留在站台上怨声不断。妻子焦急之下想起今晚报的“夜间记者站”,便拨了电话诉苦。没想到几分钟后,“夜间记者站”便催促汽车队派来了一辆车,把冒雨等侯的乘客们一一送回了家。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拜访了今晚报新闻部的负责人和记者。这里20多位同志分为3组,轮流担任“夜间记者站”的值班任务,女同志从晚上5点到9点,男  相似文献   

6.
(一) 1997年2月19日,世纪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他走时,带着一个未了的心愿。这一天,距离香港回归祖国还有132天。 小平曾多次说过,他要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到这块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哪怕坐着轮椅去,在香港站一分钟也好。 此愿此情,再可追逆至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位“一国两制”构想的首创者、香港回归进程的总设计师,含笑走向前来观礼的  相似文献   

7.
陈枫 《新闻传播》2009,(9):110-111
在中国媒体各驻外记者站中,有着所谓的“贫稿站”和“富稿站”之分。其实.“贫稿站”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富稿站”.关键在于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如何。而要提高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必须要充分了解“贫稿站”的特点.掌握新闻发现的三个要素: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同时树立三个意识:走出去意识、窗口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生前说,他愿意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亲自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老人家未竞之愿在我们身上实现了。香港回归五周年之际,我有幸踏上这片热土,领略“东方明珠”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10.
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的又一盛事,是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又一座里程碑,举国关注,世界瞩目。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日报编委会对澳门回归的宣传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报道充分,体现了“庄严、隆重、热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7,(1):36-36
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举办“我看香港回归十年”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面积虽然只有北京的十六分之一,但因其国际“经贸、航运、金融、信息”四大中心的地位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前后,更成为各国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中央电视台驻香港的记者,要胜任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再过半个多月,即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中国新闻工作者,做好香港回归的各项宣传报道,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迎接香港回归,要突出宣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了解决台湾以及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小平同志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即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9月,他在同英国首相会见时,阐述中国解决香港问  相似文献   

14.
公元1997年7月1日,这个中华儿女翘首企盼的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终于来到了!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已庄严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高擎着“八一”军旗进驻香港,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在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我们新闻工作者和亿万同胞一样,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香港的回归,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新中国的兴旺发达,没有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问题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圆满顺利地解决。而这一切,都不能不使我们特别怀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我们钦佩他在香港问题上表现出的伟大民族气节,感谢他为祖国统一做出的历史贡献!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世纪盛事,极大地激发了每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 今特刊登邓小平同志15年前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以表达我们欢庆香港回归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立定脚跟一次,议论到记者的修养问题,我请教邓拓同志: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修养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了四个字:“立定脚跟。”他说:“我说记者要立定脚跟,是说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原则性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作为一个党报的记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敢于讲事实,讲真理。要做一个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人。”他说:“我们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能回避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天天面向现实生活,而且经常要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对于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记者几乎每天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就要求记者一定要立定脚跟,要善于进行独立思  相似文献   

16.
3月4日天津日报有一则不起眼的“更正”引起我的感叹。这则“更正”云: 三月一日本报一版所载《市委负责同志在京参观塘沽版画展览》一稿中,将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桦同志错为“副市长”,系记者温超藩工作疏忽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6年了,我一直从事夜班编辑出版工作。2000多个日夜如水般流过,我最难忘的,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在这两个日子里,曾经受英国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两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将永远定格在每一位华人的心坎上,成为大家引以自豪的象征。而我,河南日报一版的编辑,为迎接这两个“游子”回归,度过了两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1997年6月30日夜,香港回归前夜。当时香港正逢瓢泼大雨,郑州则是酷暑难耐,最高气温达到37t。当夜不到8点,值班副总编辑刘少宇、值班主…  相似文献   

18.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几天前,一位老人向我们反映临安山区某地滥伐森林,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事件,再三叮嘱我们前去采访,临走时,他还特地加了一句:“那地方要翻好几座山,路不好走,你们女同志吃不消,派个男同志去吧。”几天后,当我和摄像记者翻山越岭完成了采访任务后,老人悄悄地跟我的同事说,这个女同志看看满文气,没想到真有一股蛮劲。是啊,没有一股蛮劲,怎么能做记者呢。观众看到的往往是电视记者手持话筒,在镜头前“挥斥方遒”的“潇洒”表象,实际上,记者生涯是由脑力的艰辛和  相似文献   

19.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记录新闻的人;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或称“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信息的传播”;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从这层意义上看,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 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51年,记者们用 文字、用声音、用图像,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前进的每一个 步伐。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宣告新 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 志“大阅兵”,到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同志检阅三军 将士和五十万群众游行;从1949年春…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虽然难以遇到“大记者”、“名记者”光顾,但是,省、市、县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每年我却要接待不下十来个.可以肯定地说,我所接待的记者中,有的思想敏锐,有的务实求真,有的勤奋刻苦,有的公正廉明.他们都不愧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这一神圣的称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原《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光羊老师,更是叫我难以忘记的一名好记者.1994年9月中旬的一天,镇党政办公室通知我,说是湖北日报一名记者来镇里采访,要我代表镇里陪同他“全程采访”.待我赶到镇里时,办公室的同志告知,记者已下榻在镇政府客室里.镇政府客室异常简陋,室中两床一桌,既无卫生间,也没有一台电视机,床是硬板床,桌是办公桌.我说:“怎么能把省报的记者安排到客室里住呢?”办公室的同志说,这记者坚持不住宾馆哩!办公室的同志把我领到客室,刚介绍完,光羊老师就一把拉住我的手,十分热情地说:“曾馆长,我打扰你了,实在对不起!我叫光羊,姓李,你就叫我李同志吧!”李记者一脸慈祥的笑容,头发花白,微胖的身体显得十分稳健.在办公室的同志离开客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