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和各高校出台了一些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为防止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绝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前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从研究生科研素质、导师职责和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效预防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有何影响?对373名学术型硕士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术不端严重程度、学校容忍度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呈正相关且对其具有显著影响;管理监督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呈负相关且对其具有显著影响;导师严格要求、导师重视规范、导师治学严谨、规范教育、惩罚严厉程度、诚信氛围、同学的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普遍程度这8个因素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显著相关,但对其并无显著影响;学术期刊的对学术不端的影响未得到印证。鉴于此,应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程度、明确表达学校对学术不端的反对态度并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管理监督。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描述了军校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为我院研究生,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了解、学术不端行为表现的辨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手段的了解、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分析军校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把军校研究生招生关、增加研究生导师指导时间和精力、制定惩罚措施以及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遏制军校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这对提高军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大学日前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该校将淡化研究生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的年度审核制,由院级学术组织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确定导师招生资格。同时,将导师招生资格与职称"脱钩",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的转变。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天津大学把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作为改革突破口,将构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使两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建立"3I"培养体系,即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引发社会关注。文章梳理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危害及国外学术不端防治的经验,分析国外防治做法带来的启示,指出要从健全防治制度建设、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制定科学招生标准和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导师和社会公共媒介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控体系,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预防处理体制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导师负责制与研究生学术品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研究生学术行为不端的主要原因在于欠缺学术品质修养,建立导师负责制有助于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是有效防范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培养研究生学术品质的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导师的师德教育,科学论证导师招生数量,建立完善导师评聘机制,将学生学术行为与导师业绩挂钩.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学术投机行为,是研究生基于收益与成本均衡的"满意解".有限理性境域下,研究生选择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源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二是肇于治理制度供给不足以致学术不端行为风险偏低,三是囿于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完全信息以及决策思考努力不足.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一方面需要降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效用,让其"不愿"学术不端;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供给以增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风险,使其"不敢"学术不端,同时还需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以防止"无知型"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的现状调查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同济大学为调查对象,就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的现状对导师和研究生作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提出了有效保证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论视域下,博士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下的知识获得既非直接性知识获得,也不是间接性知识获得。预防博士生研究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提高其自身修养以反思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基本功训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加强高校对学术的管理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借鉴他国经验以规范我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从现阶段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入手,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教育体系、导师作用、监管机制、管理体制、学术氛围、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研究生学术培养及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天津大学日前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该校将淡化研究生导师资格终身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的年度审核制,由院级学术组织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确定导师招生资格。同时,将导师招生资格与职称"脱钩",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 H大学的350名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子进行实证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H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引用不注明出处;论文署名不按学术贡献程度排序;抄袭、剽窃等七种表现形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因子有导师因子、学术行为监督教育因子、研究生因子,最后从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治理是在相互承认的场域空间内,依靠多种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形成的自发秩序。在其观照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具有契约性、教化性、共生协商性以及反思性的特征。为此,明确参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的多元主体、确定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的协商治理目标与内容、创新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的治理监督机制以及营造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的共生文化氛围,应成为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矫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不仅应提倡学术规范,还要提倡学科建设规范;不仅要防止学术不端,也要防止学科建设失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范化管理应规范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规范导师学术研究方向,规范学位课程的设置,规范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计划,规范入学考试的科目和范围,明确学科规范管理的职能部门、办学主体或中介评估机构的权力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是学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科研不端行为具有法律性是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前提。现行相关法律过分突出行政责任的承担,违背了科研项目招投标本质属于民事活动之法律属性。科研不端行为因违反民事法律规范而应承担违约、侵权和缔约过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相继曝光,防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不同的群体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对高校管理层、研究生导师和广大研究生在防治学术不端行为中的各自职责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高校的学术不端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高校学术造假案频频曝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学术道德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Simmons模型调查与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的400名经济管理类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比例为4.5%±2.7%,进而从研究生、导师及学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科研导向为核心,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形成了导学共同体。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的第一负责人,理应承担学生的学术责任。然而由于某些导师教师信念的欠缺、高校导师指导评价方式的缺失、相关政策的失位使得导师学术失责现象频繁发生,对研究生学术生涯与价值观、教师职业神圣形象与声誉地位、大学基本功能发挥乃至教育事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教育生态环境出发,建立各系统培养导师责任担当机制。同时,坚持稳定、协调、同步原则,形成导师责任意识培养的统一氛围。  相似文献   

19.
发现和总结影响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因素,对切实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具有直达病灶、培根固本的作用.以当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常用指标为核心,通过调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师、高校、研究生对学位论文复制比存在重要的影响.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要从高校、导师、研究生三位一体角度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现象诱发的舆情事件频频出现,基于研究生师生关系形成的微观学术环境不容忽视。诸多学术不端案例越来越表明,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师生关系失序是滋生学术道德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门阀式、学徒式、雇员式、亲子式、师友式的“导生关系”都会衍生出相应的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学术道德问题。师生关系失序与学术道德的逻辑关联表现为导师“放养”与学生“佛系”、导师对学生过分溺爱、学生对老师“溜须拍马”、导师对学生“压榨与剥削”、师生关系的“越界”与“越轨”等。这些类型的师生关系不同程度地导致着学术不端现象发生。为有效解决师生关系带来的学术道德问题,需要将科学家精神注入,实现研究生师生关系的重建:将追求科学真理作为研究生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将研究旨趣服务且立意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足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培养的常态化,强化研究生师生互动规范化的监督举措,净化科研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