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传播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赫 《青年记者》2006,(10):82-83
功能强大的“蜘蛛”系统为互联网搜索引擎向人脑延伸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人们既可以把它看作传统互联网的自然延伸,因为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新型网络,因为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这与互联网那种“电脑相连的网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报业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过去的探索中,报业向新媒体的扩张涉及了电子版、新闻网站、论坛等形式,报业生命线也从报纸延伸至电脑以及手机等终端.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转变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接触渠道,报业与移动终端的融合成为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铃 《云南档案》2014,(10):54-56
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档案工作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档案信息传播的新思路。档案信息传播由传统模式向新媒体模式扩张,档案的生命线从纸质档案延伸至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5.
匡文波  王权 《今传媒》2010,(5):29-31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作为小型迷你型电脑的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之一,并逐步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了具备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外,还因自身的携带方便、互动及时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成为真正意义上能随处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的"在场"媒体。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图书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到21世纪,我们经历了一个技术生产力从人手延伸发展为人脑延伸的革命.人们苦苦地思索了一个世纪,终于懂得,不断增加的社会财富,来源于信息和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仿佛是在一夜之间,物质文明的象征已从大烟囱、汽车转移到了计算机、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7.
何龙 《当代传播》2001,(5):75-80
一、互联网来了!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迄今不用电脑,也不上网。当有人问及此事时,他说他不用电脑,只懂人脑;他不上网,因此免得“自投罗网”,成为“漏网之鱼”……这只是一种幽默说法。不管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电脑、互联网还是以日行千里排山倒海之势来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也带来了“捆绑”的烦恼,它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几乎在所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用了“指尖上的信息”(Informationatyourfingertips)这个说法,十分形象地反映电脑时代的特征。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  相似文献   

8.
王憬晶 《青年记者》2016,(23):126-127
目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正处在新一轮的鼎盛时期,节目数量、收视份额等均有良好表现,而其活跃的平台也从电视延伸到新媒体,新媒体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营销利器. 传统意义上的新媒体是指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但在现时语境下,这一范围太过宽泛,当前的“新媒体”应该具备四个关键词:“数字化;传播语境的‘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全民出版:自媒体模式.”①由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的“新媒体”包含了以电脑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以及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而后者的使用者数量正在直线上升.这一媒体语境彻底改变了市场营销环境,即使是依附于电视媒体本身的信息内容,也需要借助新媒体这一营销平台才能更广泛、更有效地覆盖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9.
郝雨 《现代传播》2007,(5):78-81
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其基本功能在于推进人的社会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本文认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纯个人问题求助类以及心灵倾诉类电视节目,所表达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是属于非公共性以及非社会性的问题.因而可以说是"媒介功能的延伸".从最初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到当今的"媒介功能的延伸",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媒介功能的延伸",恰恰是把原本一向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延伸到了纯粹个人化的空间甚至是一种完全心灵化的空间.这无疑是对于高度社会化之后的个体人的个性化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脑与电脑的较量张保明(国家科委信息中心)5月1日《科技日报》第八版登载了张保明同志撰写的《人脑与电脑的较量》一文。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看后认为,该文写得很好,科学性、普及性、思想性都不错,既是科技综合新闻,也是一篇有吸引力的高级科普好文章。他...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直接应用。现代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  相似文献   

12.
由王益、汪轶千主编的<图书商品学>,为图书发行事业的商品学填补了空白.是从事图书发行人员值得一读的好书.经营任何商品都必须掌握有关商品的知识及其运行规律.经营图书,就必须掌握图书商品的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图书发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图书商品的特点和知识.<图书商品学>给图书发行人员提供书的知识,让人们更好掌握服务本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时代在前进,已进入电脑管理阶段,但须知电脑是由人脑去主宰的,没有人脑的电脑,不懂得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按图书发行工作的自身规律去办事,必然有损于我们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麦克卢汉在多年前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的时候,一定对电视是充满了希望的,他认为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而这种综合性的延伸、对于感觉整体的整合回归确实帮助电视牢牢占据了几十年的媒介霸主地位,尤其在中国,电视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客厅文化"符号。然而,随着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人们已经不再去争取遥控器的控制权,尤其是地面频道,面临多重夹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在传统的二次售卖的广告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将有限的注意力变现,成为电视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残酷考题。  相似文献   

14.
到底是人脑好用,还是电脑管用?乍听之下肯定觉得好笑,但这个问题确实使我苦恼了好一阵。  相似文献   

15.
电脑自动编排是辞典编辑中的新事物,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这里想重点谈一谈编辑在电脑编排过程中的作用。因为我从最近出版的大型书目辞典《中国图书大辞典》的编辑过程中体会得更深的一点是,电脑工作是人脑工作的继续,电脑是人的思想的执行者,因此应该说电脑自动编排对编辑思想和编辑参与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读书这么好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把悠久浩瀚的人类文化放进自己的心灵,能够"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的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甚至说:"人类文明的种种工具中,唯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和3G的普及而真正成熟的.  相似文献   

18.
张瑞东 《传媒》2015,(9):12-14
最近“互联网+”这个词比较热,所以本文的主题就是“互联网+传媒”,主要探讨的是,站在“互联网+”风口的中国传媒业遇到了怎样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分享两张图,图1是一部叫《广告狂人》的流行美剧,它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从业者的故事.有一天他们的休息室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他们觉得很困惑,因为它占用了一半的休息空间.图1左边就是当时的电脑,IBM生产的第一批大型机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电脑已经相当的普及,喝咖啡还是玩电脑,已经不再是人们纠结的矛盾.图2是1995年的中关村街头,我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广告牌.它的背景是,1994年中科院第一条光缆连接了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有了互联网,到如今已经过去了20年,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简单说,将视频内容放在电脑上播放,就诞生了网络宽频电视.宽频电视的接收终端是电脑,数据传输用的是互联网.随着宽带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上收看视频节目越来越顺畅,网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看图片文字,视频用户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微博心理学     
谷歌让人脑退化,网络阅读催生反智文风,互联网让人类"向下笨",这些说法渐成一方定见.而新近调查的结果是互联网让人聪明,专家在线调查发现,超过5/4的受访者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2/3的人称互联网提高了阅读、写作及传达知识的能力,受访者包括科研人士、商业精英、咨询顾问,作家、科技研发者以及网民(皮尤调查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