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我个人而言,对历史本身的兴趣远逊于对历史学的兴趣,但是,历史真相对我的吸引,那种探索、研究历史真相的过程更为我所享受。历史学是门解释的学科,正如爱德华·卡尔在谈到对文献资料的看法时所说:“所有这一切……在历史学家在它上面加过工,作过解释以前,是毫无意义的。”与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相比,其学术功能更为我所重视。诚然学术是公器,公共史学能更好地满足每个人都成为历史学家的愿望,可我更愿意欣赏历史学本真的魅力。毕竟学术的社会功能可以让学术本身看起来更有价值,但“史学的学术功能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前提与基础”,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着力于“人怎样写历史”这样一个大问题的探讨,因此历史解释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心问题之一。“人怎样写历史”的问题,是名副其实的史学理论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正是所谓史学创造工程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当代西方历史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所以,流派不少,学者甚多,关于历史解释的观点也因之而五花八门。这里的所谓述评,不过是仅就其主要的观点倾向而作的介绍和简单评说,挂一漏万之弊可能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性质是史学知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传统在讨论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上的思维阈限,是对被感知、记述、传达、认识或评论过的历史的客观性状况进行思辨.实际上,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有两个层面,即:存在过的本体历史和被“流传“的历史.由于人类对历史的参与、人与规律结合后对历史具体作用的差异性,以及人对历史本体的记述,造成了历史客观性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因倡导“史学只是史料学”而名闻学林,不少学者批评他在史学与史料学之间画上了等号。其实,傅斯年只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史料的关注而采取了夸张性的表述。他对于史料的重视与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史学科学化的历程。但其过分强调史料与实证、反对疏通与推论,则又具有矫枉过正之嫌。实际上,傅斯年在其古史研究的系列论文中,对史料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大胆的解释,贯穿着创造性的史识,俨然在其学术主张与史学实践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悖论,折射出他对史学主客观问题认识的思想转变,即从追求史学客观性,继而认识到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容许想象”,再到其晚年主张“用多元主义代替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对什么是历史的不同回答关于“历史”,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位史家对其下一个比较科学或者说比较确切的定义或概念。而“史学概论”教学中首先就会遇到“什么是历史”这个大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史学理论问题,也是“史学概念”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因为这门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诸如“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历史认识过程的许多内容都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密切相关。在教学中不对这个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则后面的教学进程会受到影响,所以任何从事“史学概论”教学的教师,都必须在教学中对此…  相似文献   

6.
史学危机是世界各同大学历史学系及历史研究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各国史学工作者纷纷对历史学这门古老学科进行改革重构,企图把这门逐渐“老化”,成为“边缘”学科的历史学科留住。他们对历史学科进行许多有所启迪的探索,《历史的真相》是近年来西方史学界在重构历史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力著。本文就中国历史学科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历史的真相》进行点评,并对我国历史学科的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冀于对历史学科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改革迫切要求史学改革1987年1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的报告谈“改革——客观性”的部分说:“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停留在30到40年代的水平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由来已久,它源于具体的历史情况,当时由于某种原因,理论和社会科学中失去了活跃的讨论和创造性思维的气氛,权威的说法和评价成了不容怀疑,只能对之加以解释的真理”。从而,“出现了一种把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绝对化的现象。不但如此,有人  相似文献   

8.
陈强 《学周刊C版》2011,(6):52-53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依靠一些有形的东西去感知、体验、揣摩和理解历史。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素材和资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正是从史料所提供的佐证中还原关于过去的人或事,因此要想真正地了解历史真相,必须积极地运用历史史料。所以,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史料,有助于学生直接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能帮助他们形成“论从史出”的史学理念。同时,通过教师展示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拓宽了教材讲述内容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大师,十分重视史学的求真。他认为史实失真的主要原因有:历史真相本身不容易看透,只能靠观察者和记录者去推测;史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失真;史事失真由今古之别铸成;史家的史识和史德造成史事失真;记载者认为大家都知道的史事不记载;古史“层累与剥蚀共同作用”;记录历史偏重文学笔法;史官要秉笔直书很难做到等。  相似文献   

10.
史学的精髓在于求真求实,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历史教育之“教化”目的。当然,历史的不可复原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获得历史发展的真实原貌,但是随着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对史料掌握的更加全面,我们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相,对历史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1.
克罗齐的世界学术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是一本属于历史哲学范畴的史学概论性质的史论作。否定“历史认识客体”的客观性与过去性,否认“历史哲学”的意义是此书的二个重要议题。此外,克罗齐在书中还极力否定“普遍性”。这些问题的要害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揭露克罗齐“史论”的虚伪性,有助于引导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推动历史学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常来说.我们把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史学概论。史学概论往往由历史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组成。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8页)。它主要揭示“人们的历史认识是怎样产生或形成的”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置史馆于禁中,开启皇帝自观国史。其社会根源是魏晋以降史学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及史学的旁支谱学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历史真相与历史记载之间的矛盾,是唐太宗索观、篡改当代史的直接动因。正由于帝王插手起居注,致使史臣书善不书恶,“史讳”徒增,信史的地位由此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的质疑众所周知,恩格思明确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那么,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此,恩格斯是作了必要的历史考察,而没有专门从理论上作出说明.后来人们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然而有的解释是合乎逻辑推理的;有的解释就不太合理.现行大部分的教材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不够准确.下面我作一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和人文科学最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起到了很大的观念启迪作用.然而,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两种从不同的极端曲解主体性的倾向:其一是将主体性与客观性根本对立起来,把主体性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同义词和专利;其二是将主体性绝对化,把主体性无限地夸大、抽象地发展.如何科学地理解主体性?客观的历史是否排除主体性?主体性与历史客观性是否根本对立?在客观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充分地发挥主体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作出科学的阐述,不仅对于哲学和史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一直是历史认识论乃至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对客观性的涵义进行解释,只有这样,对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在此,笔者选择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维度,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做了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翻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其对“历史思维”的意蕴共有四次阐述: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要帮学生“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即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更加“拓宽历史视野,强化历史思维,确立正确历史观念”;“史学入门”选修模块需在“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发展历史思维能力”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建构历史解释,其内容包括确定史实、叙述经过和结果、分析原因和影响、揭示经验和教训等。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对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衡量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水平,判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民国国学大师傅斯年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1]  相似文献   

20.
<正>自新史学接力科学史学起,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史学诞生后,当代历史学已经从过去的一味追求"历史真相"转向了时下追求更接近真相的"历史解释"。于是,作为建构"历史解释"工具和程序的历史思维变得日益重要。在英、美两国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已被认为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历史学科能力"目标,到20世纪初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乃至时下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历史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