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语言学史即研究古代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以及不同时期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以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王功龙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这四部书为主要评述蓝本,对这四位语言学家的分期观点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文字学正处于由旧“小学”向独立的科学语言文字学的转变时期,作为这一转变承前启后者的章太炎先生,连续发表了他的三部语言文字学代表作——《新方言》、《小学答问》和《文始》。三部论著中,《文始》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应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太炎先生自我评价,认为《文始》是“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苛同”之作,  相似文献   

5.
当语言伴随着人类行为不断丰富发展的时候,它作力一门学问,其研究的触角逐步伸向许多领域,与多种学科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表达成为学说,都离不开语言的记录.所以,语言在边缘科学的研究中表现出广泛接缘性,形成一系列交叉和综合性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等。现在语言学又与文化学接缘,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即“文化语言学”,而这门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的模式化.最先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著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俞允海、潘国英两位先生的《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一书,是较早开拓中国语言学史与外国语言学史比较研究这一领域的成果,有筚路蓝缕之功。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希腊一罗马、印度、希伯来一阿拉伯、中国4个系统的语言学史,并比较了中西方语言学的异同。此书既是初学者入门的一盏指路明灯,也是语言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文字并非‘在语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汤炳正先生《〈说文〉歧读考源》中此说,乃"语言文字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言,是文无论从哪一层面上看,都是20世纪初迄今最为优秀的成果之一。其对现代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所作出之重要贡献有二:就传统语言文字学言,是对"因声求义"说完善之补充;就现代语言文字学言,是正以"语言学眼光"观文字起源之失。而这两方面,乃文字与语言关系中之尤巨者。  相似文献   

8.
训诂学作为语言解释之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由于其"以语言解释语言"的特点,训诂学呈现出和现代语言学研究很不相同的特点,很难把训诂学等同于语言学中的语义学或词义学。根据训诂著作的实际,训诂学与语文学更为接近。凭借训诂学更好地理解、研究古代汉语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类研究语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语言学发展成为明确了自己的对象和任务的独立的科学,却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历程。在欧洲,这是19世纪初期的事。而中国的语言研究,有传统以来,在对象和任务上一直局限于诠释典籍,是经学的附庸,属于语文学的范畴。这种情况到了19世纪末期,以马建忠著《马氏文通》的出版为标志,开始发生变化。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 中国向无文法之学……以无文法之学,故不能率由捷径,以达速成。此犹渡水之无律梁舟楫,必当绕百十倍之道路也。中国之文人,亦良苦矣!自《马氏文通》出后,中国学者,乃始知有是学。(《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但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对语言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言文一致,研究白话文的语法,揭示它的规律,以便普及教育,开通民智,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而《马氏文通》虽有开创之功,但它全引古人文章为证,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对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的概要 2008年3月出版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称《导论》),是由北方民族大学教授聂炎主编的一部介绍王希杰先生三一语言学的理论著作。可以说《导论》是第一个三一语言学的样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介绍了三一语言学学说。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代年末我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开展以来,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体系的专著、教材出版面世.如刘愫贞主编的《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宁致远、刘永章的《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许秋荣等人的《法律语言修辞》,余致纯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潘庆云的《法律语言艺术》,王洁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教程》,华尔赓等人的《法律语言概念》,陈炯的《法律语言学概述》,李振宇的《法律语言学初探》,姜剑云的《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彭京宜主编的《法律语用教程》等等.在大量法学著作里也都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法律语言的问题,诸如吴大英、任允正的《比较立法学》,吴大英、刘瀚等人的《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高铭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孕育与诞生的过程》,谷安梁主编的《立法学》等著作.且令人瞩目的是: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浩浩荡荡的"语言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法律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法律语言的研究转向,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法律语言.法律语言与哲学、法律语用学、法律语言逻辑学、法律语言修辞学、法律语言语音学、法律语言心理学、法律语言与文化、法律语言方言学、法律语言语义学等法律语言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庭语言研究、法庭翻译、专家作证、法律双语和多语研究等法律语言语用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试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汉语语言研究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献材料,特别是,他们在研究中所运用的科学的方法、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全面地、系统地地加以总结。李开先生从八十年代初起,积十余年研究之功,“博采众长,远纪旁按”(鲁萌一先生《序D、从对汉语研究史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入手,编著成《汉语语言研究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这部著作是继王力先生忡国语言学史》(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何九盈先生《中国古代语言学:(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安石先生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曾长时期被国内语言学界尊为经典的“老三篇”之一。所以读大学时 ,我就仰慕安石先生英名。 1 985年我随安石先生学习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老师主持教研室会议 ,第一次郑重其事把我介绍给安石先生 ,安石先生朴实谦逊、平易近人 ,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北大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安石先生主要上《语言学专题》和《理论语言学》课。当时 ,朱德熙先生上《汉语语法分析》课、叶蜚声先生上《外国语言学史》课 ,还有徐老师的《历史语言学》、陆老师的《语法研究》、郭老师的《汉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符学是语言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忽视了这一理论的研究。在新世纪里,《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索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理论体系的专著,让国内语言学界对这一现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学派的学说有了进一步认识。《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提出的理论体系也为我们探求其他语言学理论提供了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5.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杜道流教授的新书《西方语言学史概要》已经面世。这部36万字的著作是作者花费四年多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内容新颖,脉络清晰。目前,有关西方语言学史方面的著作,我国出得不多。除徐志民先生的《欧美语言学简史》外,其余的像冯志伟先生的《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刘润清先生的《西方语言学流派》等著作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学史著作。因为这些著作只注重对各种学派和各类学说介绍,不太注重各类学说理论之间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在语言学史的书写上,"关键词"写法很值得探索。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可以看做是用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启蒙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正本期《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与大家见面了。感谢常熟理工学院领导为了推动语言类型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特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学研究"专栏。语言学领域的两大阵营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都以寻求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规律为终极目标。而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是无法仅从单一语言研究中获得的。正是秉持这种理念,语言类型学无论是从滥觞之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