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自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的一百多年间,北部中国出现了各族统治者混战割据的局面。其间,各族上层分子在北方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主要的有十五个,加上蜀地的成汉,史称“十六国”。因十六国政权多由匈奴、鲜卑、羯、氏、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贵族所建,故习惯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政权,既非同时并存,也不是前后相承,而是交错兴亡,这段历史也就因此而显得混乱纷杂。十六国时期,由于各割据政权之间为争夺地盘和财物而进行了长期、频繁的战争,加上落后、野蛮的少数民族贵族统治集团的残暴,使各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中…  相似文献   

2.
公元四世纪初,腐朽的西晋王朝行将覆灭。北方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官僚地主纷纷起兵,相继建立了许多短暂的割据政权,前后历时一百三十余年,旧史称“五胡十六国”。当时多数政权是乍建倏灭,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唯有汉族张氏的前凉政权享国七十六年,为十六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前凉为什么存在时间最长?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正确的用人政策恐怕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公元四世纪初,腐朽的西晋王朝行将复灭。北方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官僚地主纷纷起兵,相继建立了许多短暂的割据政权,前后历时一百三十余年,旧史称“五胡十六国”。当时多数政权是乍建倏灭,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唯有汉族张氏的前凉政权享国七十六年,为十六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前凉为什么存在时间最长?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正确的用人政策恐怕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就其用人政策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贾小军 《家教指南》2016,(5):106-112
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十六国镇墓文、墓券、发愿文、写经题记等文献中的纪年信息,涉及魏晋十六国时期曹魏、西晋、前凉、后凉、西凉、北凉等政权统治河西的各个阶段。考察这些纪年信息,对了解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政局变化和民众对这种变化的适应过程以及普通民众对所在王朝的认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在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既不同于以往的匈奴政权性质,也不同于同一时期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具有自身特点.该期匈奴政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质;除汉人之外唯我独尊的民族心理;吸收汉民族表层东西多,重封建礼法制度、文化建设而轻经济建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国祚短暂.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9,(5):41-45
对于上洛,西汉时置上洛县,隶属于弘农郡;东汉时亦置上洛县,隶属于京兆。对于上洛郡,始置于西晋武帝太始二年(266年);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前秦、后秦等政权。二百余年间,上洛郡先归属于荆州,次归属于豫州,再次归属于洛州,又复归属于荆州,再复归属于洛州,后又复归属于豫州;其间,仅冉魏政权时作为治所,历时不足一年;上洛郡所领县有上洛县、商县、卢氏县(后秦时划出)、丰阳县(后赵时由商县分出)等。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各政权大都以此为据点继续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7.
仇池,是西晋王朝倾覆之际出现在氐族故地(约今陇南、陕南、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在十六国时期,为建国自雄的氐族三政权之一;进入南北朝后,又历事宋、齐、梁及北魏各朝,对南北朝政局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其前期历史做些粗略的探讨。一仇池政权肇自氐酋杨茂搜率部返回仇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关陇爆发了以齐万年为  相似文献   

8.
概 说东汉末年曹操已掌握政权,至公元220年曹丕做皇帝,汉朝才灭亡,魏国才正式建立。魏国并没有统一中国,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5年西晋成立,280年灭了东吴,得到统一。但在第四世纪之初,北方又分裂,公元317年晋朝政府迁往江南成立东晋,而北方则有十六国之乱。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便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由刘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其间,匈奴族共建立四个政权。本试图通过对匈奴四政权建立道路的阐述,揭示其政权的建立具有乘乱而起,依靠宗亲,以部立国以及建国仓促等共同特征及其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2.
西秦史钩沉     
自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在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的时期内,我国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建立了许多短暂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这一段历史,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其中的西秦,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乱世".因此,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时期的文化教育备受摧残,学校事业更无从考知.这个问题需作具体分析.今试加说明,供教学研究参考.一西晋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在乱事过程中,北部中国和四川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从总的情况说来,这些地方政权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暂.在国力规模上,除后赵、前秦一度较为强大外,其他各国多处于动荡纷争之中.由于战争十分频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  相似文献   

14.
韦幔传经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风起云涌,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的上层,乘机窃取了各族人民起义斗争的果实,先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这十六国是五凉(前、后、南、西、  相似文献   

15.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第三章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1.从政治上看。(1)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东汉末年,军事集团割据混战,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兵南下,企图统一全国,但兵败赤壁,三国鼎立局面初现雏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正处于一个低温期。而十六国北魏所辖的国土大多位于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带,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军队冬装保障体制。北魏政权冬装保障情况远比十六国完备,所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但到后期则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政权的两个突出的汉化表现,并指出其汉化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尚未分裂为诸燕的前燕政权中,大量的汉族士人出仕前燕是十六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有力地加速了它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作家。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晋宋易代的动乱时代。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自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割据纷争的局面,进入了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在南方,则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  相似文献   

19.
西晋是个短命的王朝,它在实现全国统一后,只过了十多年的安定日子,就出现了全面的危机。先是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继则流民起义四起,自汉魏以来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也乘机起兵反晋。最后,西晋王朝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终被匈奴贵族刘渊父子的铁马强弓所摧垮。随后,北方就进入了诸胡纷争的十六国时期。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沙尘暴在各政权的辖区内屡有发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为因素是导致沙尘暴暴发的根本原因。探究这一时期沙尘暴暴发的频度、范围以及影响,为研究我国北方气候历史以及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