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故”、“理”这三个范畴,是先秦科学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墨家最先提出“类”、“故”、“理”三个范畴并以之作为推类的逻辑法则。古代中国人重“实”,突出地表现为强调用实践效果或实际效用来证明某种思想、理论或知识是否为“真理”。这种“效验”论,实质是中国古代的科学证明论,其逻辑方法就是墨家提出的“效”式推理。  相似文献   

2.
“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20世纪初,借助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近代学者开始系统研究以墨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类范畴.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日趋全面和深入,出现了一大批颇具新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专门成果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了墨家“类”范畴.本文从“类”范畴研究的基础、方法、内容等方面人手,分为四个方面来探讨近现代时期关于“类”范畴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在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显示出其强大的创造性功能,已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墨家的推类是以"类"范畴为基础的,其推类的依据是"类同"。从总体上看,墨家推类的机制主要有重内涵轻外延、重内容轻形式和重经验轻科学。  相似文献   

4.
从古文献考察,中国古代的推理类型是“推类”。推类的内在机制是“类同理同”,在此约束条件下,其逻辑性质是“必然得出”的。推类的逻辑有两个传统,一个是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论辩传统;另一个是以易学逻辑为代表的预测、推知传统。推类逻辑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和科学求知的方法,是人类思维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和人类思维方式创新的宝贵资源,在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今天,应当对它予以关注和发掘。  相似文献   

5.
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类型或形式的科学。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所孕育的逻辑 ,必定会有各自的特点。古印度的因明不等同于古希腊的三段论 ,以墨家逻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也不应是西方传统逻辑的复制品。一些学者致力于探索中国古代逻辑的合理解说和科学定位 ,而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的不断开掘正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它深入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逻辑思维特质 ,确立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世界地位 ,并给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核心理论。在先秦诸子辩说的实践中,引譬援类的推类方法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推类方法的简单实用性并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对此,包括后期墨家在内的一些思想家已经有所涉及,他们指出了推类的一些错误和危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我们全面正确认识推类方法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的类概念,中国的推类思想,西方的类比推理可以统称为一种逻辑思维,即类思维。类思维在逻辑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逻辑史讲推类,西方逻辑史讲类比,而推类实际上也是一种类比,类思维是人类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打通中西方逻辑的一个关节。要推类或是类比得先知类,中西方关于类的概念其内涵不尽相同,但就中国古代的推类和传统形式逻辑中的类比而言,两者却是机理相通,都是“类同理通”,只是中国的推类更重内容而轻形式,但两者对于整个逻辑的发展同样重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类比生发了比喻,推进了认知。  相似文献   

8.
推类是以墨家逻辑为主体的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构成“推类”的主要成分是“名”、“辞”、“理”、“类”,刘徽《九章算术注》对这些推类成分有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推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事物或现象的同,异为据,以“类”推之为的推类,是中国古代广泛运用的一种推理论说形式和思维方法,它既影响着人学士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也是思想家们用来阐发自家思想和主张的重要手段。被儒家学尊奉为“亚圣”的孟子,在阐发其政治伦理思想中大量地运用了推类的思维方法,他提出了“凡同类,举相似也”的类观念,采用了寓言明理,博喻巧譬,层层推进,以谬制谬推论的推类方式,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推类思想多姿多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墨家逻辑是基于事物间"类同"关系的"推类"推理。《九章算术》刘徽注(简称"刘注")继承和发展了墨家逻辑的"推类"推理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九章算术》中"九类"应用数学题的注释与论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蕴含的这种"推类"推理,其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论文以《九章算术》"割圆术"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推理的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学术界,把中国逻辑学奠基者的荣誉归之于墨家。墨家逻辑可以说是集先秦逻辑思想的大成,是中国古代一家比较完备的逻辑。在墨家逻辑中,思维的基本形式被称为“名”,“辞”,“说”,相当于今天讲的概念,判断,推理。本文仅就墨家关于“说”的理论,作一概略的叙述。一、“说”的本质墨家在《小取》篇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以说出故”。墨家所谓的“说”是“说知”。《经上》云:“知:闻,说,亲。”《经说上》云:“知:传授之,闻也;方不 ,说也;身观焉,亲也。”墨家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说  相似文献   

12.
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是其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在关于"辩"的定义、规则等有关论述中揭示了四条基本逻辑规律的内容。在探寻墨家逻辑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墨家的逻辑规律思想,并指出研究墨家逻辑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中国逻辑史研究时,学者大多从形式思维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进行研究,这是必要的,但亦不能忽视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先秦诸子对"类"概念同异的辩证分析,为"推类"的进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具体推理过程中,对"推类"前提的辩证考察更是彰显了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逻辑思想的影响。因此,考察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推理思想,而且能全方位地展示古代先人的思维表达艺术。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影响背景下,儒家、道家以及其他古文化典籍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家修身思想。墨家修身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四行”“节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墨家思想体系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道德修身思想,而且对于当今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16.
刘媛媛 《考试周刊》2009,(44):72-73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精华,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亲知”、“闻知”、“说知”为灵魂的知识观的奠定独具特色。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关心的重点。本文通过作者对墨家教育思想中的知识观的思考,阐述了其对现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诸环节的借鉴和启示,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墨家知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类比推理在人类的认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推类这一推理形式备受重视并占主导地位。到了近代,西方传统逻辑传入中国,传统类比推理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成长并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与传统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本质相同,但又有其各自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逻辑史专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名家、儒家和墨家,却忽视了对道家,特别是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逻辑思想的挖掘。事实上老子作为中国先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其言论与著作中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逻辑思维和逻辑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老子的逻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典型推理方法叫推类或类推。要解读"推类",唯有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入手,考察中国古代"‘类’的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类同观"、"类别观"、"类法则观"、"类同理同观"、"类整体观",比较了中国古代"类"的观念与西方"类"概念的差异,就能说明中西推理类型或逻辑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