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佳莉 《考试周刊》2009,(49):40-40
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整个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古代文学的基本功扎实与否往往能直接反映学生中文基本功的扎实与否。由于此学科的重要性,教授《中国文学史》这门课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学水平和不断完善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对教好古代文学课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专业导论课一般是对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学科或者专业进行概括性讲述的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培育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做好专业学习规划;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条件的认可程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进而增强学生毕业后深造和就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现在,八八级汉语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开课,这门课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既多,课程难度也较大,为了便于同学们牢固地掌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现把本学期《古代文学》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谈一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28):8-9
专业导论课的建设与探索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索模块化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效果,以期对兄弟院校有借鉴意义。采用的方法是进行对照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设模块化专业导论课的班级比未开设专业导论课班级平均学分绩点提高7个百分点,调查问卷显示开设模块化专业导论课的学生其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研究结论是开设模块化专业导论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霞 《现代教育》2005,(5):59-6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既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又可以作为其他专业课程的程序设计工具。如果没有基本的编程技能,会影响到后续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的学习。编程技能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基础、重要地位不容质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透彻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强  刘超  韩建 《教书育人》2022,(2):104-106
"新生导论"课是衔接高中和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新生正确认识理解大学教育.文中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导论课,从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自我管理、专业内涵、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和石油院校特色,引入学科交叉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并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充...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为《专业导论课》课程的授课质量可以影响本科生在大学学习四年时间内的学习质量,故而将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文章分析了新生对学习《专业导论课》迷惑的原因以及教师破迷解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3):172-173
目前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普遍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学科内涵、专业内容、知识体系等,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该课程作为前导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问题,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民族院校的古代文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更好地厘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学习历代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多元思维能力,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就需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构建“理论·文本·对话”三维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学鉴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身情感体验浅显和对外情感沟通不畅,这一直是聋生教育中的难题,为了使聋高中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笔者作为一名特教学校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研究聋生情感现状,分析了语文教学在聋生情感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够使聋生开始注重的情感积累和情感表达,为聋生健康、和谐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文学启蒙活动的对话既有一般教学活动中的对话,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又有文学活动的特殊对话,包括文本自身内部的对话、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间性)、文本与教师的对话、文本与学生的对话等.教学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是文学阅读、鉴赏得以最终形成的关键.教育者必须研究这种特殊对话,在教学活动中正确、恰当地利用它.  相似文献   

14.
郭多盛 《成才之路》2020,(5):136-137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及情感体验,应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文学教学应该保有其学科支撑点,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也应在变革之时有所持重。把教学有意识地向研究型方向靠拢,在本科教育中注意培养研究型人才,是保持中国现当代文学特有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有效途径。而研究能力的培养正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值得认真探讨,这有助于传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真精神,有助于塑造青年学生独立正直的人格,也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探索性,这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对专业课学习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当前我国大学生对专业课的日常学习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任课教师的引导和监督,"马蝇效应"对我国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感恩伦理、浓厚的感恩思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学修养欠缺,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感恩思想精髓体悟甚少,必须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学教育.通过第一课堂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等途径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对父母的热爱与孝敬、对兄妹的关心与爱悌、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师友的敬重和信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提高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包括: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As school systems strive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in inclusive schools, there has been a persistent lack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that addresses the ways in which school principals are engaged in this process. This article is a response to this gap and aims to examine the question: What types of experiences do school principals identify as formational in their support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and fostering inclusive schoo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285 school principals from six provinces in Canada, four key themes are identified including: relationships, modelling behaviours, communication and principal isolation and lack of preparation. These themes are examine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how to support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in fostering inclusive schools. As a result, this article’s significance is in its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ences of principals and how these influence their leadership practice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and fostering inclusive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