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操既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富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作上。在乐府诗的发展上,他不守旧制,使用旧体诗填配时事,用五言填配旧四言、杂言曲牌。其创新影响建安诗坛,形成上承汉风,下启魏音的诗风。诗作语言简洁明快、率直,并采用了借句和用典的表现手法。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表现出乐府民歌歌调形式与诗人军旅政治生活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的诗歌充满着尊法反儒思想,风格清峻通脱,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与儒家学派结成反动的神圣同盟,各据一方,称王称霸,造成汉末割据分裂的混战局面。曹操在豪强地主势力被黄巾起义军削弱之后,登上政治舞台,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局面,坚持了统一进步的法家路线。因此,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记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既具有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风,兼具慷慨雄劲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风格“便娟婉约”: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其诗风前期豪放刚健,后期深沉悲凉。本文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三曹”诗歌的风格和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建安时期,天下大乱,世间苍生深受战乱之苦,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军旅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坛所创作的军旅诗既有诗人亲身经历沙场征战的真实感受,也有较多的文人创作,因此,建安时期是军旅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云:"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而东汉末年,曹操在讨伐董卓联盟中首倡"兵以义动",这虽是在当时特殊"讨逆"条件下提出,但"利动"与"义动"结合观念,贯穿曹操军事生涯始终。"义动"既是曹操胸怀天下、希望结束战乱、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方式,又是达到"利动"的手段。曹操的"义利观"集中体现了身处当时战乱、分裂、中央集权衰落背景下曹操政治、军事思想与切身体验结合,是其理论与实用性统一。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文学上也有非凡的造诣。他的一生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和表章式、令教式散文。他的诗歌古直悲凉,散文清峻通脱,他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安文人的傲才视物是时代造就的共同特征,建安散文风格的通脱任气,自然引发不同作家散文风格的差异。大体说来,建安的社会动荡与文人们的直面人生有一致性,文人在崇尚实用中使散文贴近社会政治和自我心性,相应表现出自然质朴的风貌。同时,文学传统的惯性对建安文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文人好典雅的趣味与之融合,又使建安散文有了华美厚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曹操从"赘阉遗丑"转变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转变的契机主要是受到其师蔡邕的影响和教诲。考察曹操的生命轨迹和人生造就可知,曹操在人格、思想观念、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深受蔡邕的影响。在蔡邕的影响和教诲下,他不仅树立了济世安民的大志,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开创了建安文坛,与蔡邕的另一位弟子王粲一起开创了建安文学创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诗歌的慷慨诗风正是那个时代的音乐欣赏、审美理想、精神追求、时空情绪与社会人生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风格。本文以建安时期的清商乐特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着力探讨了清商乐的音乐特质在建安诗风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曹操既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诗坛上的巨擎。他生活充实,阅历丰富,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尤为深刻,形诸笔墨不同凡响;他以极大的热情,招贤纳士,并在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余,躬操文墨,通过卓绝的努力,造成了建安文学的空前繁荣。曹操不仅是建安文人集团的领袖和精神支柱,而且他的文学成就也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建安文学和曹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曾经有过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1959年的为曹操翻案,另一次是1975年的评法  相似文献   

12.
从曹植的思想和作品看其人生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次子,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嵘之《诗品》称为"建安之杰"。虽然他在政治思想上的追求无法实现,但可以从其思想和作品两个方面透视出其人生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令",原是下令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属于古代公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曹操的政令文一改汉代的繁缛浮华,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词约义丰、严明有力、语言通脱、形式不拘、真诚相待、饱含深情等特点,成为了建安文学中的别一家。  相似文献   

14.
曹操的四言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同时又开创了"慷慨悲凉"的建安诗风。《短歌行·对酒当歌》以"忧"为情感脉络,本文通过探讨曹操为何而忧、何以解忧、解忧之道三个方面来揭示诗歌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15.
陈芳 《文教资料》2006,(15):49-50
军旅诗是指描述军旅活动的诗歌。由战争引发的离愁别怨、征夫怨妇等主题以及军旅途中的写景诗作,都属于军旅诗的范畴。建安时期出现了大量文人军旅诗作,其风格和类型也在这一时期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6.
“子桓以下,纯乎魏响”——也谈曹丕诗风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桓以下,纯乎魏响”——也谈曹丕诗风之变许善述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①。在建安诗坛上,由曹操开创的重抒情的诗风,经过曹丕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变古朴凝重的“汉音”,而为清新绮丽的“魏响”。建安诗风这一重大转变,表明了我国中...  相似文献   

17.
建安之杰曹植,诗、赋、表成就斐然,论亦极有影响。他的论体文在其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建安时期政治学术风气之变化,且内容多与政治紧密相关,风格则反映了其时通脱任性、辞采华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8.
汉魏之际,随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的到来,古老诗国的上空升起了一群璀灿的明星,众星之中处于中心地位、光芒四射的就是曹操父子三人。他们是当时的诗坛领袖,其创作的影响,形成了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的传统;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吟诵他们的诗篇,享受他们艺术成果的芬芳。他们父子三人的创作成就,虽然对建安诗风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不同,因  相似文献   

19.
王粲是建安文学史上“七子之冠冕”,其诗号称“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歌创作随其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前、后不同的风格特色。前期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多哀伤、沉郁之情,诗风苍凉悲慨。后期政治上深得重用,尽展才华,心情乐观开朗,诗风慷慨豪壮。  相似文献   

20.
乔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19-120
通过黄巾起义发家的曹操,在不断地战争中有了统一天下的愿望。由于曹操的谋略、品行和军事才能,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在他们的协助下,曹操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政权。建安元年,曹操建都许昌,以许昌为基点展开了统一天下的一系列军事征伐。曹魏政权对许昌也进行了一定的开发,一方面促进了许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