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赛艇的构造是很特殊而有趣的,两头尖尖又长又窄,尤其是平滑板赛艇,例如:八人艇的身长就有十九公尺,可是其宽度却只有八十公分。赛艇的神类也很多,有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和八人艇,其中又有单桨和双桨之别(单人艇是双奖的),还有有舵手和无舵手之别,操作技术复杂。正因如此,在练习或比赛中,很容易发生船只的摇幌。然而,船只不能保持平稳地前进,那么既使你有多么大的力气也是徒劳无益的,严重地影响到船前进的速度。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是  相似文献   

2.
“一体感”是运动员长期训练与比赛形成的专项心理能力,是保障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对 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在赛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多使用“人艇合一”的感觉来描述对自身状态、动作技术和艇、桨的良 好控制与清晰的认知,并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对 来自湖北和广东省赛艇运动队的24名赛艇运动员与6名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出 赛艇运动员“人—艇—桨一体感”的结构包括:感知控制艇身能力(艇速感、艇平衡感、艇噪音感、艇滑座感、艇吃水感)、感知控制桨能力(桨出入水 感、桨力感、桨频节奏感、桨叶位置感)、感知掌控对手能力(对手位置感、对手体力感、对手节奏感、对手战术感)和感知掌控队友能力(队友节奏感、 队友协同感、队友战术感、队友体力感)4个大范畴和17个小范畴,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赛艇运动员对自身技术动作控制 状态的感知能力,为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提供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赛艇多人艇配艇中易产生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以及教练员在配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世界大赛分段成绩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庆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618-619
分析了我国男子赛艇轻量级四人单桨在2006年世锦赛、2007年世界杯第一站和第二站3次比赛决赛中的分段成绩,通过与其他决赛艇只的比较,阐释了我国这条艇4名运动员分段表现所具备的优势因素,为深入认识赛艇项目制胜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6年4月,应联邦德国巴伐利亚赛艇协会的邀请,中国赛艇教练员学习小组前往联邦德国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训练、学习和考察。我作为随队翻译,耳闻目睹了不少有关联邦德国开展赛艇运动的情况,现把这些见闻整理出来介绍给我国赛艇教练员和运动员,希望它能起开阔思路、扩大视野的作用,促进我国赛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赛艇比赛,从1984年7月30日—8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圣塔巴巴拉·卡西塔斯湖举行。有30个国家的464名运动员140个艇队参加,举行了男子八项、女子六项共十四个项目的比赛。我们中国队参加了男子四人单桨(无舵手)和女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女子赛艇运动员赛前强化训练中某些激素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双、多人艇不同桨位运动员的训练强度。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使运动员的T、C和GH逐步发生变化,但变化的时间和方向不同。提示,T、C及GH是赛艇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双、多人艇不同桨位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随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长时间的双、多人艇训练会对领桨手的耐力及跟桨手的速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届奥运会共设26大项,271小项(男子163项、女子97项,混合11项)比上届净增1大项(垒球),14小项,变化如下:田径:增加女子三级跳远,取消女子3000米,改为女子5000为.游泳:增加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花样游泳取消女子单人、双人各1项,改为女子团体.赛艇:男子增加轻量级项目,即双人双桨和四人单桨两项,取消了原双人单桨有舵手和四人单桨有舵手两个有舵手项目,女子增加轻量级双人双桨,取消原双人双桨.羽毛球:增加混合双打1项,自行车:男子增加了个人计时赛,取消100公里团体计时赛,另增加了山地车越野赛,女子增加个人记分赛和个人计时赛以及山地车越野赛.体操:女子艺术体操在个人全能基础上,增加了团体全能.击剑:增加女子重剑个人、团体2项.  相似文献   

9.
刘柳 《新体育》2008,(11):23-23
每一枚奥运金牌背后,都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北京奥运会女子赛艇四人双桨冠军张杨杨的人生总是充满着福祸相随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2年赛艇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的战术进行分析,从中看出,不同的比赛运动员采用的战术是不同的,前3名与后3名选手的战术也是不同的,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战术也是不同的。依此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我国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在亚运会比赛战术模式,完成了战胜日本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Wwindows98的平台下.利用VisualBasic6.0开发了一套赛艇、皮划艇船艇的排水量、湿水面积、浮心的纵向位置等浮态参数的计界以及单人多人配股的软件。通过船艇型线的测绘、计算.在计算机上进行配艇的应用.寻找一个在一定的航速下阻力尽可能小的配艇方案,为教练员根据不同运动员的重量进行配艇和舱位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及中德赛艇友谊赛分成年组及青年组,有男子、女子、轻量级6个组别的24个项目。参加的单位有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广东、安徽、辽宁、湖北、解放军、武汉市、武汉体院、哈尔滨工会及联邦德国巴伐利亚俱乐部共14个队300余人。与此同时,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老年赛艇比赛,有男子甲、乙组和女子甲组3个项目。因此,在三天半的时间里总共约有500艇次角逐。是我国1973年恢复船艇项目以来一次空前的水上盛会。我国赛艇运动的形势大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赛艇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和IPL型高速摄影机同步测试方法,对我国国家赛艇集训队16名高水平运动员(男10,女6)的双桨技术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结果如下:①在三种划桨类型中,“平缓力型”的动力学效率最高。“平缓力型”意味着拉桨力平稳增长达到峰值,然后对称下降直至拉桨结束。②艇速曲线有“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单峰型”的特点是艇速变化平稳、能量消耗较少;“双峰型”能量消耗多。出现“双峰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边拉边按”和运动员身体在滑轨上加速不稳。③建立了浆力有效冲量与艇平均速度、艇速波动程度关系式。④发现一些选手左右手划桨力差别较大,桨叶入水角偏小和“拉提”时拉的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艇速作为标准,采用系统分类与判别分析方法将赛艇各单项进行分层,对各层次中世界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并且探索了其对艇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层次单项群内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均存在高度负相关;桨频每分钟增加1桨,划距(按艇速层次从下到上)分别减少0.160 m、0.217 m、0.189 m、0.154 m和0.265 m;反之亦然.在各层次单项群中艇速随着桨频变化成倒"U"形变化,在自变量范围内各层次单项群间艇速的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层次单项群的优秀运动员中桨频与划距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能够提高艇速,并且存在最佳值,使艇速达到最大.建议应用不同层次单项群桨频与划距、桨频与艇速的回归方程诊断优秀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利用理想的桨频与划距搭配改进划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6.
根据赛艇双桨技术动作的特点,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对赛艇双桨技术的主要动作阶段——拉桨过程中,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赛艇专项运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与动作实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周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71-372
通过水上单人艇4×1000m多级负荷法对广东省女子赛艇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方法的必要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赖寒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65-67,71
利用奥地利WEBA Spon公司的Rower Expert Light赛艇实船测试系统对4名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单人双桨实船划桨测试.分析发现:随着桨频的增加,拉桨与推桨更加迅速,但推桨速度增加得更快.桨频的增加会使得拉桨速度加快但并没有伴随着拉力的显著增加,而拉力的大小对于艇速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在相同桨频下,较小...  相似文献   

19.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8,(8):F0003-32
赛艇、皮划艇都是在规定距离内以划桨为动力驱使船艇前进的水上运动项目,但两者划桨方式不同。 赛艇运动(Rowing)起源英国,第2届奥运会上正式展开男子比赛。荷兰1928年纪念第9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单人艇项目(图1);德国1936年纪念第11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双人艇项目(图2);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赛艇优秀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制的赛艇实船力量测试系统对我国优秀男子轻量级运动员技术特点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为科学地评定、改进和完善赛艇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我国男子轻量级多人艇技术配合上的主要问题是身体移动、停止、再启动时机不一致,身体的整体重心回位不够及时,另外,桨叶入水时拉桨不够迅速、圆滑,腿部蹬力过大。经过测试分析以后,包括老运动员在内,技术动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