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指出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在数百年的演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完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说来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思想特点、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已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相互嫁接的发展趋势。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群众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繁荣文化艺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蕴藏着中国灿烂的文化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民族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着重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加深对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多元文化的世俗泛滥.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和多元,完成了图书从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到文化消费商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根、是魂,是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灿烂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应当从儿童教育开始,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始终秉承"文以载道,心系青少;书以传世,追求品质"的出版理念,致力  相似文献   

6.
受产业化冲击,近年来中国电影越发呈现出重市场、重娱乐、重技术的趋势,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像表述由此被淡化乃至误读。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巨大的传播价值与广泛的受众基础,既是中国电影理应承担的责任,又是其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要在电影艺术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转化与重构,精彩的故事创意和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编剧、导演便成为首要因素,同时要注重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对接和文化精神与艺术语言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建设图书馆文化,必须从物质层面上处理好与藏书楼文化、特色馆藏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关系;制度层面上处理好与制度文化、高校图书馆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精神层面上处理好与传统文化、阅读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30年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流行、精英文化的瓦解与大众文化的全面勃兴,发展到当今对文化的多元化诉求.我国图书出版也在这一文化变迁中逐渐从单一走向分化扣多元,并正在由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走向文化是消费商品的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和谐"精神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和谐文化在哲学层面和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表现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和谐精神应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应发扬中华民族厚德栽物、以德化人、尚中贵和、公平正直的民族精神,从厚重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寻找精神的源泉, 并努力发扬这些精神, 为实现和谐图书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树超 《大观周刊》2011,(33):26-26
中国新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期问新诗经历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成长与发展变化过程。从起源上来看,新诗的文化因素可谓中西兼而有之,既包含了鲜明的外来文化色彩,又在深层次上带有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烙印。可以说,正是这两方面的文化元素的注入,使得新诗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张昭 《出版广角》2021,(10):17-20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期,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出版社牢牢树立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工作理念,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着力挖掘选题,出版了众多优质的主题出版读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陶新艳 《当代传播》2011,(6):112-114
电视湘军在经历了改革和辉煌之后,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突出重围的源泉必然来自根植于深厚湖湘文化的文化竞争力.培育湖南电视的文化竞争力,需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提高文化创造力;以“心忧天下”的情怀,打造文化亲和力;持“兼收并蓄”姿态,增强文化传播力;扬“经世致用”传统,铸就文化持续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索将人文主义精神,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个法则”,中国古代道德的优秀传统和图书馆人的管理相结合,以期为图书馆管理注入更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迈向电子传播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传媒的发展与传播,以大众为中心的网络文化渐渐形成。娱乐粉丝也由传统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迅速集结成网络粉丝社群联盟,并渗透到网络文化中。自2005年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大批娱乐粉丝诞生、集结,娱乐粉丝群体便开始出现将自己从“人”降格为“物”的现象,在群体命名、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层面普遍呈现出一种主动的自我降格的物化现象。这种物化行为不仅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更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文化与经济的合谋。  相似文献   

15.
周婧  贾婧 《青年记者》2020,(6):44-45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经历与历史实践中沉淀与积聚,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依次经历了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化因素对隐喻的影响。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隐喻表达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来探讨爱情隐喻的翻译可以有两大策略:保留策略和转化策略。前者包括直译、换译和补译;后者包括明喻译法和释义译法。  相似文献   

17.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总体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一方面承担着繁荣和发展广播影视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一方面还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拓展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围绕这样的目标,传统的传媒组织正经历新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为例.2001年重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等成立集团后.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链接、品牌运营等战略.努力在“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追求中实现两个转型: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制作;从一个地方广播电视台.转向一个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逐步形成以广播电视为主业、相关传媒娱乐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这样的战略转型.在传媒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学"的炽热,反映了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下,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主体论",并且要善于从整理"国故"中挖掘本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探究"国学"的精髓,在于把握传统时尚,用"活"的儒学来培养新一代的有国学修养的人才,以先进文化为参照,寻求超越传统的导向,以求更新与发展。传承"国学"不只是仿古诵经,而是要把它的精神"活化",灌注在新一代人的品格中,一代一代传承、发展、超越、创新。国学要超越传统才能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9.
熊蓓蓓 《新闻前哨》2005,(12):56-57
央视2005年中秋双语晚会充分利用了媒介在宣扬传统文化,搭建民族情感桥梁上的优势,利用种种表现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和情感沟通。当文化通过电视载体实现对亿万观众的意义传达和精神指导时,它便拥有相当意义上的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力量,而电视晚会在节日文化中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便不容忽视。 一、文化仪式的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对于传播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保持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与组织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夫 《图书馆杂志》2003,22(6):11-13,44
在扬弃传统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意义上,本文对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形态的组织文化在特点、作用及价值取向上作了基本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