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学习策略理论 ,并结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 ,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对运动系 2 0 0 1级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施加学习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在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方面 ,语言法、调控法、认知体验三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对策.经研究得出结论:影响运动技能学习主要的内部因素按其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依次为:原有的动作经验、身体素质、学习意志、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以武术动作学习为主要内容,针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方式反馈教学法,形成适应武术动作技能的多元反馈教学法,以达到应用多元反馈教学法之目的。本研究发现,在武术教学中应用多元反馈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技能掌握,与传统教学法相对比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4.
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运用过程评价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高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身体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运动技术的完善程度,运动水平越高,要求的身体素质也越高。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从理论上分析少儿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的年龄规律、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提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发展少儿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方法及注意问题从而促进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成年时期创造更优异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篮球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建构主义、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为基础,结合篮球项目特点,构建了基于网络的篮球教学设计体系和"三元一体"学习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的连续体及教学组织的共同体理念;分析了篮球网络教学系统中师生关系,网络教学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及篮球网络教学系统的运行.在篮球教学中应以网络为依托,以课堂练习为核心,以开展正式比赛为辅助,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陈旭  吴芸芸 《精武》2012,(10):31-31,33
游泳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游泳运动员运动技术的完善程度,水平越高,身体素质要求也越高,从理论上分析了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专项水平全面提高,为以后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立新 《冰雪运动》2010,32(5):16-19
利用前馈控制原理为花样滑冰运动技能学习拓宽视角提供有效的方法,使理论更好地为应用与实践服务。从理论上对前馈控制及干扰信息进行分析,认为花样滑冰运动技能学习实施前馈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干扰信息的处理,有效学习的2个重要条件为原有知识技能的利用和信息的加工。花样滑冰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前馈控制的实施要点为理解学习情景和任务的性质,防止信息量过重;练习中恰当地利用干扰信息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克服它的消极作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前馈控制的步骤是:认知阶段为观察示范动作,形成正确的目标意象;联系形成阶段为排除负迁移,建立准确的动作联系;自动化阶段为建立精细的动作感觉。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高校无线电测向选项课中运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线电测向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时生理和心理需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无线电测向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课程中运用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3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复合策略、认知策略以及无认知策略)的对比实验研究,探讨元认知行为在学生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研究发现:元认知行为可以帮助一个初学者将先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转换,并联系现在的学习内容,进而加快新的技能学习进程和发展思维过程.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学校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发现学校课程中,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分歧。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功能属性,发现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文化功能层面上的缺失。通过对体育课程的重新考察,得出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运动技战术学习";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遵循"以学定教、少教(讲)多学,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而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小学体育分组分层教学,从"以学定教"切入,是实现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发展平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练习积极性;能以每个学生为本,解决个体差异问题,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技能;能较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能使教学氛围更融洽,交流更顺畅,学生思维更活跃,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身心愉悦,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福建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情况,找出现行的小学体育课程对动作发展的影响作用现状,对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编排,促进儿童体能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实验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福建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福建小学体育课程有效的促进了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位移技能发展优于操作技能发展;投掷项目的体育课程对于投掷的动作发展的影响存在事倍功半的现象。建议:合理安排基础体育动作的课时和研究小学生基础体育技能的发展序列以更有效的促进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足球公共体育课大二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高校足球公共体育课中运用的实效性。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验法等对华南师范大学足球公共体育课进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通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足球公共体育课的学生36人(男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人,进行为期16周32课时的教学实验,收集处理学生身体素质、足球专项体能技能、体育学习兴趣以及足球比赛能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如下结论:(1)情境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学生足球专项技能定位球踢远与运球绕杆射门的教学上均有较好的效果。(2)情境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五十米与一百二十米折返跑能力。(3)情境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清晰可量化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困难的目标,这个目标困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至今未能有效达成。当体育运动(sports)变成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其文化属性、参与义务、内容特点、训练周期、时间地点、学习集体形式和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运动技能有效习得背后原因。具有"学生在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上可以进行比较长时间的专项化学习"特征的"走班制教学"现行课程体系下有效实现"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有效课程模式。从小学开始进行"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导致学生形成身心伤害的"过度早期专业化训练";如果做好体验性的事先学习,三年级学生应可以正确选择自己的项目;"走班制教学"应不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走班制教学"应不会限制学生多种爱好,其终身体育也不会因此变窄;"走班制教学"不但不会影响体育教师的"一专多能",反而会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发现运动技能学习既包含有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两个目标要素的目标结构,还包含有动力、操作和知识三个过程要素的过程结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反映着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练活动,教师/教练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主体,在相关过程要素的影响下,主体的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从而获得个体运动技能的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阳光体育"精神实质的辨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学校体育课程本质的再认识,分析认为,学校体育具备很多的功能,在当下学校体育应突出"健身教育",即"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教育",这是建立在"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获得"基础之上的,得出"学校体育——运动技能习得基础上的健身教育"这一即时性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是培养大学生身材素质的重要课程,但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本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融入“靶向教学”改革理念,以期待解决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校体育从运动参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设定了课程目标。笔者认为:高校体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及健康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21世纪的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就是大学生一个不断锻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