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年感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对它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扫描式”教学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中学文古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3.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浪潮中,文言文教学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偶有几篇有关论文,也不外是强调熟读成诵、培养语感,而在一些稍微闭塞的地区,师生逐句逐段翻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课文讲过去,有的学生尚读不成句。为改变上述“冷场”现象,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笔者在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现代语文》2009,(5):66-67
笔者从1997年秋季开始致力于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十多年来,先后有《文言文不但应该教而且不难教》等多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且总结归纳出以“分解难点,分步阅读,梯度训练,逐层提高”为特点的文言文“四读”教学法。客观地讲,运用文言文“四读”教学法,笔者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但笔者又发现,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尚存在一定距离。这引起笔者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阿狗来信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6.
一、“言”“文”并重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探讨,走过了一个梗长的过程,受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文言文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在“工具说”一统天下的时期,文言文教学暴露出有“言”而无“文”的弊病;而当“人文性”成为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时.文言文教学又出现了有“文”而无“言”的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一重大板块。也历来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摸索中发现“以读代讲”这种文言文教学方式,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魏政刚 《甘肃教育》2007,(6X):28-28
过去。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常常是教师逐词逐句地讲。学生一字一句地记,教师一味地求所谓难点、重点,却不知学生对这个问题懂与不懂,有时学生对这个问题早已弄懂弄通了。可教师却还在那里高谈阔论,造成无的放矢,结果是事倍功半。文言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相似文献   

12.
谢远欣 《现代语文》2008,(10):24-25
在轰轰烈烈的关于文言教学的大讨论中,不少教育名家都指山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常上应当让琅琅书声替代繁琐的讲析。但现实却是,对于文言文教学,很多教师都以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的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重讲解,轻诵读,使文言文教学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具有陶冶学生性情、感染学生心灵作用的诵读越来越在学生中遭冷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存在“少、费、慢、差、累”的现象,就是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少,却耗时长、进度慢、效果差、感觉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训诂课;有的教师不讲字句,发一张翻译稿,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照样能应付。  相似文献   

14.
朱后树 《学语文》2008,(5):27-28
“浯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要讲语法,但不是孤立地讲。而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要讲人文,但也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既体会语法和修辞的含义和作用,又领悟艺术和人文的精髓。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里笔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教法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6.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17.
于特德 《语文天地》2013,(10):40-41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诸多先进理念的提出给一向沉寂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弊端。第一,“讲”风太盛,教师的“讲”和“灌”充塞课堂,存在“一言堂”的现象;第二,片面渴求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功利主义效应,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继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之后,“比较多的声音是关于人文性,讲素质教育,培养审美的能力”1。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知识教学难以逃脱地站在语文教学园地里的尴尬之境,甚至直接遭受被扬弃的命运。但是,文言文知识教学却是为学生习得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必经之路,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边漫步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20.
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死角”。从初一到初三3个年级,几十篇文言文,用同一种方法,套用一个模式,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头脑里却依然是一片空白。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应新形式下文言文教学的需要,笔者欲借《口技》一课的教学谈一谈文言文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