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学广播网络,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收集观看电视的服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既有个性化、移动性强、可点播下载、适合传播以及可与人分享等特点,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当前,边走边看的手机电视一族,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出现,成了-道风景.  相似文献   

2.
李菁莹 《声屏世界》2007,(10):31-31
互联网以及在数字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楼宇电视、电子报纸、在线新闻、手机报纸、电子杂志、流媒体、自媒体等都可称为新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崛起,正逐渐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特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电视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新闻传播学界对这一新兴传播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手机等移动便携终端可以使人类从固定地点接收和固定设备接收电视信息的依赖和羁绊中解放出来,实现即时的、移动的、互动的、流动的收视。本文从全球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发展现状、影响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通过翔实准确的数据和丰富的信息,阐述中国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手机电视良性发展的条件是:广播电视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王绪  王鸣媛 《今传媒》2006,(9):44-45
如果说几年前,用手机来看电视还只是个很不切实际的梦想,那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手机现在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其产业轮廓也日渐清晰。北京、陕西、杭州、广州、江苏等地的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争先恐后地推出手机电视流媒体业务,为手机用户带来新奇的体验。各地广电系统所属的数字移动公司也正在厉兵秣马,筹划推出以地面数字广播为基础的电视手机业务。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预测显示,未来六年内,手机电视产品的销量将超越传统电视的销量。2006年手机电视产品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5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到2010年将升至300亿…  相似文献   

5.
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更为重要的是.手机电视对现有的媒介产业格局提出了挑战,它催生出的系列产业,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基于地理和市场渠道的行业分类,  相似文献   

6.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字移动电视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收看电视节目的。目前移动电视已开始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办公大楼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目前.也有人把手机电视称之为移动电视。“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刘丹 《东南传播》2014,(12):4-8
数字技术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也改变着人们获取内容的渠道,手机由最初的通讯工具变为集娱乐、学习和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终端。随着Wi Fi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机电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论文从MPA模式(mobile phone appropriation)出发,根据受众的群体特征,着重分析手机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考量手机作为一种常用媒介终端应当如何与电视终端无缝连接。只有当手机电视突破技术与制度的藩篱,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对于"电视"的高清、流畅等特点的需要,才能实现其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2,(1):79-79
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以“全媒体”发展为主线,打造广播、电视、平面、户外、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体系和产业体系,借助“三网合一”、“数字化整转”等契机,联合网络电视台、中国时刻、IPTV、高清数字内容集成平台、全国3G手机电视内容服务平台——打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全国首个DV频道等一批新媒体新产业,丰富了集团在新媒体市场的布局与竞争力。从2012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传播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和发展的考验。手机、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受众数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这一现象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从内容和渠道两个方面,探析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当前各个报社的经济支柱。但随着中国广告市场增长率逐年下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侵蚀,报纸广告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开始下降。而以互联网、数字杂志、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博客、播客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①公交移动电视作为其重要形式之一,在近些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庞大的公交乘车人群又意味着受众的广泛性,因此有关公交移动电视的问题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Pad、智能电视以及移动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屏幕的出现,使得"多屏时代"早已成为了业界的共识。数据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同时接触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等多种屏幕,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网民的人口数量正在紧追电视人口。如何玩转多屏营销也成为了前些年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然而随着大数据的使用、普及以及一步步深入,"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电视模拟转数字的推进、网络视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电视台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数字化挑战。如今,受众可以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屏幕终端观看到电视节目,电视消费真正进入了多屏世界。在美国,日益复杂的多平台世界也正在激烈争夺受众的有限时间。2012年谷歌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90%的美国民众媒体消费集中在电视、电脑、iPad和智能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快餐式"资讯以及"碎片化"信息逐渐成为了大众传播新的方式,一些诸如智能电视、IPTV、手机电视以及数字报纸等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在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广播和报纸相比,不仅存在着技术上的新颖性,而且较大程度上迎合了当前人们对时效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种形式的媒体形态就是如今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体。新媒体凭借个性化、数字化以及主动化等方面的优势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邱明 《声屏世界》2007,(5):54-54
所谓“新媒体”,即移动电视(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电视、公共地带大屏幕电视等)、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新媒体”已经开始瓜分电视市场份额,估计在二三年之内,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进军,并且目前中小城市的一些宾馆、车站和商厦已经开始出现移动电视。随着3G、4G手机开始普及,有人预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就是手机电视对传统电视重创之日。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应该放任自流还是该积极应对,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迅速普及和应用的信息时代,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迅速崛起。今天,人们将手机定位为继网络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媒体,而随着手机在现代传媒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在现代传播领域所表现出的强劲发展势头的延续,手机即将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并列的“第五媒体”这一事实,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当电视遇上手机,演变为手机电视时,它所具备的电视媒体的直观性、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以及携带的便利性让业界对其前景充满了憧憬和信心。手机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五六个年头了,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业界大呼是标准之争、管制政策、技术壁垒等因素阻碍了其发展,但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只是阻碍手机电视发展的外在性因素,市场的局限性以及消费者的冷遇是阻碍其发展的真正障碍。  相似文献   

19.
当今,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以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介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中,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新的传播革命迎面而来,传统的电视媒体该走向何方?本文以为:电视应走文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0.
广电媒体通常包括广播和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大致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广播和电视)、地面有线传输(电视)、卫星传输(广播和电视);按照终端大致可分为传统收音机、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包括手机电视等)、传统电视、高清电视、立体电视等,按照业务模式可分为传统的音视频业务以及数据、点播、游戏等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