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出来的北师大版、华师大版和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方面,很明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三套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北师大版的主编朱汉国教授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师版的主编王斯德教授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组副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编写历史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历史教科书的主持者,或者本…  相似文献   

2.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基本理念为编写指导原则,由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朱汉国教授担任主编,集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集体精心编写而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已在实验区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基本理念为编写指导原则,由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朱汉国教授担任主编,集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集体精心编写而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已在实验区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4.
朱煜 《历史教学问题》2006,(3):95-99,45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推行,目前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正在试用的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人教版;”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版;”曹大为、赵世瑜总主编,岳麓书社出版的“岳麓版;”王亚民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大象版”。面对这些选材有别、装帧各异的教科书,如何选择最符合学生需要的理想教科书,就成为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一部理想的高中教科书,除了要接受“课程标准”的规范之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还必须“在学生…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史学家们纷纷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史学家们完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擘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表敬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袁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史学家们纷纷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史学家们究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缡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肇家们,目的正是妻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缡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我们对在酉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表教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
历史课程标准主张凡是对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在历史课程资源中,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朱汉国、郑林教授在《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页)中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如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错误的回答等也与其他必备的教学设施一样,关涉教学的成效和质量。因此,要将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拜读了陈其老师《遵循学科规律 反映教师心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一文.同时也与人民版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有所接触,感触颇深。人教社和朱教授都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多次对实验区进行回访和调研,不断倾听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历史教研员的呼声与建议,对历史教材进行细密而科学的修订。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史学家们走出象牙塔、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已成为课程改革浪潮中引人注目的亮最。史学家们究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本刊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干史学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在更深层面透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期望史学家们借此能够寻找教科书在教学环节上更多的实践反思依据。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有关其他版本的类似活动随后展开)。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袁敬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课程改革历经整整十年之际,2010年10月22~23日,“2010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表彰会”在最早进行新课程历史教材实验的5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的历史名城常州举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任鹏杰社长出席会议,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单怀俊书记、常州市武进教育局张世善局长及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名历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版教科书从编写体例到功能性栏目的设置,无不体现、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朱汉国先生说:“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解释,必须要厘清历史解释的两个关系:第一,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关系;第二,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关系。”追寻朱汉国先生对厘清历史解释两大关系的思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讲,教育的改进关乎民族命运,既复杂又充满风险,不敢丝毫马虎,具体就历史教育的改进而言,恐怕至少有赖于大批史学家勇敢地肩负起神圣使命鼎力支持,更有赖于历史教师能够理解自己所期待的改进并愿意对此作出承担。这几年,史学家们走出象牙塔、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已经成为此次课程改革浪潮中引人注目的亮点,堪称盛世之中的幸事。史学家们究竟怎样认识和处理教科书架构,究竟秉持何种取向选择历史知识,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呈现历史知识,究竟如何处理课标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究竟具体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无疑是广大读者尤其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所在。本刊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学家们,目的就是要为中学第一线师生与史学家们进行对话、交流和互动搭建平台,期望中学师生借此能够在更深层面透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期望史学家们借此能够寻找教科书在教学环节更多的实践反思依据。本刊编辑部为此策划的这一系列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开始(有关其他版本的类似活动随后展开)。我们对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及陈伟国先生深表敬意,也愿读者朋友在专家的视野、观点和智慧中多所获益。  相似文献   

13.
朱汉国,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4.
何炳松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其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他编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外国史教科书.如《新时代外国史》(1929年初版)、《复兴初级中学外国史》(1933年初版)、《复兴高级中学外国史》(1934年初版)等。  相似文献   

15.
用什么理念来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一直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新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订,分析了日本帝国书院、清水书院、日本书籍新社2005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新史学应用上的亮点,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埃德蒙·柏克三世大卫·克里斯汀罗斯·E·杜恩著杨彪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世界史:大时代》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底引进出版的一本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教授Edmund Burke Ⅲ,David Christian和Ross E.Dunn,其中Dunn教授是现任美国世界史学会的主席。该书英文版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全  相似文献   

17.
胡道静 《青海教育》2007,(11):33-34
教科书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以新课程精神为纲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其出发点是以人为本,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2003年4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审查通过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种历史教材,四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知识内容的范围均有所不同。其中  相似文献   

18.
旧事新篇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北师大版。朱汉国主编)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0课的内容。这节课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组成:谁点燃了“火药桶”、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虽然教材编写得活泼而不失严谨,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国家认同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美国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典型性,关注其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尤为必要。为此选取美国霍顿·米夫林·哈考特版中学历史教科书《1877年以来的美国历史》,从国家形象的概念解析中确立分析框架,从物质、制度、文化和国民四个维度考察其中的美国国家形象现实样态。研究发现,该版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呈现出整合集体记忆、善用“他者”对比、融入美国价值观、巧用微观史学的建构特征。其中暗含的多维国家形象的内在作用机理是:以国家精英的一致行动为基础,以制度性标准约束与规范其行动路向,以美国价值观作为逻辑主线,以多种叙事模式权威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香港和台湾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此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港台的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大陆的不尽相同,为了更客观地探讨现行教科书的问题,文章选取大陆"人教版"、香港"教育版"和台湾"翰林版"的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为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