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记得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但作为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点“味精”,使教学内容尊重“儿童化”,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教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骞  涂荣豹 《学科教育》2003,(2):5-8,13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无不关涉到数学教育价值的抉择与建构;数学教育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知识价值”与“能力价值”一直处在“钟摆”与“嬗变”之中;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特点,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数学概括、抽象和推理、证明能力等)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玩”中学习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生怕学数学,甚至讨厌数学.因此,著名数学家陈省身2002年提出了“数学好玩”的新观念.的确,只要善于探索数学规律,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就能体验“玩”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更加好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陈老对数学的酷爱以及对青少年学好数学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假设学生都能非常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为此,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儿童文化”,要有“童心”、“童趔’,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游戏,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玩.那么数学会好玩吗?也许你会说数学枯燥无味,一点也不好玩可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偏偏就是“数学好玩”这四个字.其实一直以来游戏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如古代的韩信点兵、河内塔问题等,都体现了数学的乐趣.我尝试将数学游戏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好玩.  相似文献   

6.
数学史融人课堂教学可以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了解数学价值的同时缩短心理上接受某一观念的时间.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在谈及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时,认为“年轻的学习重蹈人类的学习过程,尽管方式改变”,所以教学应该通过数学史的融入,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发现”.另一位数学史家M·克莱因更是深刻地指出,“数学史是教学的指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作为数学欣赏,介绍尺规作图与几何三大难题、黄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专题,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新增的“数学文化”专题中也提出了“黄金分割引出的数学问题”.笔者认为“黄金分割”这一题材是中学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良好素材,其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笔者对黄金分割及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好玩”,这是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的一句话。数学大师的话如同数学语言,出于简洁而归于深奥,有趣且耐人寻味。我崇尚“数学好玩”久矣,并把它作为我的教学理念和终身追求之目标,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觉得“数学好玩”,笔者认为:“数学好玩”,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9.
一、认识论上的误区 1.片面的数学观 数学——科学的女皇,是自然科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其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对其认识上我们一直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甚至偏激和错误的观点。作为教师大多将数学看成是一个与逻辑有关的、有严谨体系的、关于数量和图形的精确运算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小心求证,步步为营,过分强调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带给学生的就是古板、僵化的数学。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的许多学生就把数学看成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代名词,感到数学就是一大堆数字、符号、理论、法则。古怪、离奇的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就像“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畏惧数学、讨厌数学。并且形成片面甚至错误的数学观。正如波里亚所说:“……数学在各个课程中是最不得人心的一门功课。其名声不佳……未来的教师通过初级学校学会讨厌数学……他们返回初级学校又教育新的一代讨厌数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把“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作为目标,在“数学文化”的课程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占有相当的比重;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美”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数学界的领袖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上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辞——“数学好玩”.新课程改革倡导同学们在玩耍、游戏中学习.因为只有好玩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内在强大的动力,才能进行积极的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游戏走进中考数学,寓学于乐。  相似文献   

12.
为摆脱目前师生重“教”轻“学”、重“练”轻“悟”的数学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数学价值的深层次认识,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学生数学价值感悟的培养应重视3个层面:(1)感悟数学科学价值;(2)感悟数学应用价值;(3)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界精英云集.有人邀请时年91岁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题词.他只写了四个字“数学好玩”,这四个字发人深省.因为“好玩”与求知动机与创新意识紧紧相连.如果学习数学而觉得“不好玩”.继续探究的愿望和取得某种创新的可能将微乎其微。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激发学生求知动机和创新意识成为更加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王元花 《山东教育》2014,(11):41-41
1.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好玩”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存思考中实践,尽力向孩子们展示数学好玩的一面,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如,“平移与旋转”时,我顺手拿了身边的信纸,为学生们展示了数学好玩的一面: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平行对折多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平移关系的;同样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相交于一点地对折无数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旋转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文化视角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贯注重“双基”,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拥有厚实的知识储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借助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优势明显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数学解题能力强、考试成绩好.然而,大量的解题训练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甚至以远离数学为择业标准.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有关.教师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是科学的数学而非作为文化的数学.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 ,无不关涉到数学教育价值的抉择与建构 ;数学教育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知识价值”与“能力价值”一直处在“钟摆”与“嬗变”之中 ;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 ,应该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特点 ,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概括、抽象和推理、证明能力等 )的基础之上 ,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教学的魅力和价值。具体说来可以从四个重要方面切入,即技能训练“生活化”,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促使学生充分享受数学学习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张荣 《陕西教育》2010,(3):26-26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淡数学;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发出感叹:数学知识中除了加减乘除,其他都还给老师了……凡此种种,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作为人类一种文化,应渗人数学教学,链接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种浸润,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交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命题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但如何让命题开放得有“价值”,的确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玻璃鱼缸的“价值”为例.浅析小学数学命题的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