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文学教育(上)》2014,(11):140-141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生获得资助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部分贫困生的还款失信,不但影响了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也使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寻求解决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是贫困生获得资助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部分贫困生的还款失信,不但影响了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也使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贫困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寻求解决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丽丽 《时代教育》2014,(11):255-256
贫困生是当今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建立并日益完善,但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其原因,据此对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如何加强诚信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读于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出较宽裕,更有部分家庭经济实力很强,社会地位很高.在这种环境下就读的贫罧生心理落差较大,容易引发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诚信缺失的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帮助贫困生走出诚信缺失的误区,应该做好"四个着力,四个致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缺失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缺失的特点及实质,在审视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贫困生资助诚信的重构要着力推进“三化”:正式制度规范化、非正式制度人本化和作用机制精细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存在着夸大困难程度、故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逾期不还、对诚信教育宣传教育不够的问题.社会思潮影响、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偏颇、学生认知偏差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一要对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摸底,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二要建立健全诚信奖惩制度;三要构建诚信测评体系;四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大学生中不诚信现象日益凸显,出现了伪造贫困证明材料、滥用资助资金、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等各种诚信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学校层面的。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通过建立贫困生档案、完善贫困生的赏罚机制等策略教会学生诚信做人。  相似文献   

8.
诚实守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中的基本内容,但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却日益严峻。希望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原因和解决策略的分析,为改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状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向锋 《文教资料》2012,(28):133-134,193
本文主要就高校助学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问题主要有贫困生认定缺乏有效性,部分贫困生诚信缺失,以及感恩意识淡薄等。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虚开贫困证明、评选作弊、夸大困难程度、贷款违约等诚信缺失问题,提出改进诚信教育教材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贫困生档案建设、构建全方位诚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聂惠 《教育探索》2011,(11):74-76
准确界定贫困生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认定程序机械化、认定工作涉及的各主体权责不对等、诚信道德缺失等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看,构建伦理化的认定制度、确立主体权责对等性原则,建立公示制度并核查认定结果等,能进一步深化贫困生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高校学生助贷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助贷措施.助贷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诚信缺失”、“感恩之心缺失”、“依赖等靠心理严重”“贫困生心理问题”等表明要重新思考助贷工作的方式,要求把助困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助贷工作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群体也在膨胀。2007年党和政府建立了我国高校学生新资助体系,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在新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诚信问题,突出表现为诚信缺失。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其树立起良好的诚信意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贫困生弄虚作假、恶意拖欠学费等诚信缺失的行为越演越烈;利益诱惑、制度漏洞、监督不力、道德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外因;从众、侥幸、吃亏等主观上的不良心理因素,是诚信缺失行为的内因和动机;鉴于此,希望通过加强道德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外力保障等途径来提高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诚信意识,改善社会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高校在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高违约问题却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障碍,学生诚信出现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部分学生贷款、还款方面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增强大学生诚信还贷意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自卑、焦虑、嫉妒、怨恨、诚信缺失、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助学工作中,“伪贫困生”的出现给原本复杂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伪贫困生”体现出的是一种诚信缺失下的“道德贫困”,当然目前并不完善的助学机制和方法也给他们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伪贫困生”出现的原因,以及面对此现象的对策,希望能够结合原因多管齐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受资助贫困生诚信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受资助贫困生的诚信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受资助贫困生诚信问题存在于三个阶段,从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的真实度、资助资金获取的无偿性以及大学生个体诚信动机和群体诚信氛围三个方面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加以分析探究,建议从加大校园地审查力度,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改革无偿资助政策,引导贫困生自立自强;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观念迷茫、学业诚信缺失、经济诚信缺失、交往过程中的诚信缺失、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网络交往行为中的诚信缺失.本文在透视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却存在着一定诚信缺失的现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表现更为明显,这严重地影响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应从正面引导、侧面熏陶、反面惩戒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