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0,(12):F0002-F0002
近年来,成都市教育局致力于教育均衡发展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生为本,在做好德育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德育活动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切实将德育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诸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导师”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师积极开展德育渗透,让德育思想潜移默化进入学生的头脑中,真正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育人观来实现学生的道德建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展开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和谐目标下的中学德育新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动力,以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为始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德育的创新理念与和谐教育理念。当代中学德育的目标创新反映于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德育主题、德育体制建设、德育模式、德育师资及自主教育等内容与手段的创新与探索,克服传统德育意识的阻碍,构建中学德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德智体美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德育为先”理念下,高校不仅要开好上好“两课”,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要积极探索开辟社会实践、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及网络育人等多种德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坚持以生为本,实施自主德育,要求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德育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德育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和感悟,以发展个性、陶冶性情,塑造健全人格。基于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创新德育模式,德育活动放手让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增强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德育工作要以科学的德育理念为指导,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各类活动中.强化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要以观念更新为创新前提,建立相对开放的、一体化的育人体系,以解决国内外政治、经济、化快速发展中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问题,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内容上要体现时代性、人本化、生活化、层次性、开放性;方法上以学生、情景、活动为中心,注重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个性发展:高校德育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是新时期教育的应有之义,而德育在整个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因而新时期学校德育必然以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其价值取向。高校的德育应改变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倾向,采取相应的策略,承担起培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雯 《福建教育》2023,(9):21-26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不是学科外加的要求,而是教学的必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富含实践育人的优势。从生活德育论、实践哲学观和整体论的角度来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内嵌德育诉求的理据。课程的实施从主题内容、过程组织到学习形态,都涵盖了学科德育实施的三种主要形态。探索以确定高站位的主题目标、关注有价值的实践体验、设计整合式综合活动为抓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质量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德育的现象。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不仅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而且要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学校以“强队伍,精管理,兴活动,促自主,创特色”为主线,扎实开展“关于促进中职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的研究,成功构建了“参与一体验一感悟”育人模式。学校根据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的实施直接关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在新世纪里,高校德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迎接新的挑战,转变传统德育观念,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德育创新,巩固高校德育阵地,加强以德育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主题班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之一,全面改革育人方式、坚持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能力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五育融合帮助学生走向更有价值的学习。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德育体系采用“N+1”模式,“N”是指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及班主任教师随机的德育教育,“1”则是指班会教育课,它比其他形式的德育教学更具稳定性、长期性和针对性。这种模式能体现出符合要求的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建立长效的德育育人机制,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田丽 《都江学刊》2001,13(4):46-48
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德树人,体现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深刻内涵;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传统为积淀,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精神明教育融合起来;以创新为契机,让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成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为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德育应当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学生为核心,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树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及科学教育日益专业化、技术化和实用化,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某种技术化、非教养化和功利主义倾向,一些学生对科技过分依赖和崇拜,导致了自身的片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汉语知识的教育教学,其中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必须把德育功能蕴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德育和知识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学意义上,活动是一种教育形式。所谓活动育人,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培育人。当下学校中的校园活动虽然丰富,但是却离活动育人还有一段距离,突出地表现为工具化的价值定位、学科化的活动逻辑和形式化的活动呈现。为此,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重构活动育人的内涵与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德育活动。在价值定位上,需要从"特色承载"走向"教育生长";在作用机理上,需要从"载体后德育"走向"载体德育";在要素关系上,需要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性";在存在形态上,需要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渗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彰显其育人价值。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道德认知、升华学生道德情感、转变学生道德行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践履能力。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能真正地让学生的德育活动“动”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