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2.
快乐学历史,轻松促创新。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应该“活”起来,应该让学生变“静”为“动”,变“练”为“用”,变“学”为“玩”,让学生“悟”在其中,“获”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5.
张磊 《宁夏教育》2013,(2):40-I0001
把电脑屏幕和网页的底色变为淡淡的苹果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设置方法:第一,在桌面上点击鼠标右键,依次点击“属性”“外观”“高级”按钮;第二,在打开的“高级”对话框中,在项目下拉列表里选择“窗口”;第三,打开右边对应的“颜色”列表,选择其中的“其他”一项,在打开的对话框里,把“色调”的参数设为85,“饱和度”设为90,“亮度”设为205。然后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按确定。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国”和“家”都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组合成词。独立成词时,“国”指国家,“家”指家庭,组合成“国家”一词时,义偏于“国”。而在古代汉语中,“国”和“家”的含义要复杂得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将“探究”与“互动”联系起来,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探究”,以“探究”为前提,造成“互动”的局面,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互动”。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问”与“对”配对使用,至唐五代,“答”在“问答”义场中表现活跃,逐渐取代“对”的义场核心成员地位,怀疑此时“对”在口语中已经消失,宋元明清时期,“对”在书面文献中用例也已极少,最终退出“问答”义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纵的方面剖析了《道德经》的美学意蕴,并从“大道无形,美在本体”、“大制不割,美在自然”、“大音希声,美在含蓄”、“高下相盈,美在中和”、“大巧若拙,美在悖谬”、“物壮则老,美在阴柔”、“恍兮惚兮,美在朦胧”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都具有“形”与“质”两个方面。“形”与“质”在认知结构体系的协调下应是统一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或先“乱”其形,或先“忆”其形,或先“明”其形,或先“补”其形,善用数学知识之“形”来凸显数学之“质”,以达到数学教学的“形质”兼备。  相似文献   

1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讲”,而任何教学改革又常常围攻“讲”,认为这是“灌”,是“注入式”.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各种教学手段中,很少像言语讲授法那样,公然遭到教育理论家的摈弃”,但古今中外,“讲”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讲”像绍兴的臭豆腐干,说起来臭,吃起来香.那么,怎样让“讲”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赋予新的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要在“大”上下功夫,以“大时代”“大文章”“大先生”“大情怀”来引导学生,助推学生发展,切实担当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在“大”上下功夫,目的还是在“善用”,如果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要求,大思政课的“善用”,就在于注重“以学习为本”“学习者为本”和“学习者公民”的育人工作,以“善用”助推未来学习型大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早前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叫做“桥与门”。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着什么,发现着什么,这就是“门”,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激情。要找到这扇“门”,推“门”而入,进入理想世界、自由王国,就必须先找到通往“门”的“桥”,“桥”的尽头即是“门”。其实,找“桥”并不难,难的是“过桥”。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Authorware6.0中新建一个文件,命名为“浏览器.a6p”并保存。按下“Ctrl+Shift+K”键,打开“知识对象”对话框,在“分类”下列表中选择“Internet”,选中“运行默认浏览”并把该对象拖放到流程线上,便自动出现“操作向导”对话框。单击“Next”按钮,进入第二个对话框,在“URL”框中输入URL地址,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确有了许多新变化,课堂焕发了生机。但在师生互动的方式上,仍然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不能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导致“此”与“彼”不合,“动”与“静”不适,“质”与“量”不分,“堵”与“放”不当。从而使师生互动“低效”甚至“无效”。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的“千城一面”向来受到诟病。不过,如果把“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仅仅归咎于在城市改造中,开发商和地方行政长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合谋”,则有些太简单。的确,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决策青基于政绩需要,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经济”,忽视“城市生存空间品质”,打造张扬性的城市排场“规模”与“表象”,是制造中国城市“千...  相似文献   

20.
蒋岳庆 《江苏教育》2011,(11):53-53
儿童研究.这样一个极富“热度”的词语,已经渗透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在研究“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的成长性”.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成了林林总总的“说法”,概念不一的“名词”。可是,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环境却是被“污染过的”。学科在研究儿童学习有效性时,潜意识中仍然指向分数;德育在研究儿童道德成长性时,依然到处“贴标签”;学校文化在研究儿童独特性时,却演变成“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