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性规范是现行文件开放管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现行文件开放政策与法规的构建,主要包括现行文件开放过程中各方权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规范、现行文件开放的内容与范围规范。研究与制定基础性规范,将减少当前我国现行文件开放实践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倾向,有利于逐步建立起科学化的常规化的现行文件开放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行文件开放的权利与义务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文件开放模式的构建涉及到主体结构、客体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对此笔者曾在有关文献中对其作了轮廓性分析。笔者认为,现行文件开放的主体结构主要涉及权利与义务主体、服务主体、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四个方面。其中,权利与义务主体是指享有知情权的主体和必须将其现行文件进行开放的义务机关主体。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议档案公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4日的《中国档案报》刊登了《档案局被告上法庭的前前后后》一文,该文介绍了河北省南皮县档案局因《张隐韬》一书的出版被卷入一起民事诉讼的过程。 1999年12月,南皮县档案局计划编辑出版《中共一大党员张隐韬》一书,听说南皮县党史办有人全文引用了南皮县档案馆保存的张隐韬日记,并以个人名义编写了《张隐韬》并送印刷厂印刷。(张隐韬日……  相似文献   

4.
正程序规制主要以档案馆及党政机构等责任主体的程序义务为主要内容,是一部"管制"公权机构的规定,而非"管制"百姓的规定。通过档案机构及党政机构"作茧自缚"式的革命,规范档案开放运行程序,保证档案开放责任的有效落实。因此,公权机构档案开放责任是程序规制的基石。如果说档案馆及党政机构是档案开放的责任主体,那么公众则是档案开放的权利主体。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之间必须有"对  相似文献   

5.
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四个基本要素中,确认档案开放主体是关键一步.明确主体构成及责任主体权责是构建档案开放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档案开放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重点对档案形成及保密机构、国家档案馆、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及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等档案开放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莹 《编辑之友》2021,(1):76-80
媒介技术的变迁影响着权利关系格局的转变.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逻辑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向多元共生的主体间性转变.以主体间性为核心自变量、以新闻生产实践为因变量的新闻生产系统投影出四个展面:生产主体由社会被想象式的参与(传统主流媒体)到部分参与(UGC)再到社会全面大数据式加入;生产方式从"暗箱"到互动再到合作;生产内容从新闻到信息再到服务;生产的时空规律从时空的绝对性及排他性到空间的液态性与时间的兼容性.由此,主体间性在转变中得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多角度地考察了读者的多元化角色,并着重分析了“知识受众”和“权利主体”两种说法,认为图书馆人应当确认读者的“知识权利主体地位”,并要做“读者权利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权利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权利的实质是图书馆相关的利益主体间权利的分割问题,界定图书馆权利的内涵,规范图书馆权利的行为,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若干著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著作权的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选择了其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个就是关于数字图书馆的主体。作者认为,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业务活动中将具有多重主体身份。第二个就是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作者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如何处理权利许可;二是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中的著作权问题;三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海静 《浙江档案》2007,(10):18-20
本文分析现行文件开放权利主体与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态势,并对扩大权利主体的范围以及构建监督主体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共借阅权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国内外公共借阅权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法律关系进行了法理学讨论,建议将“公共借阅权”制度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立补偿金管理机构,确定分配标准并由政府来承担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12.
论档案利用活动中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档案利用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及其特点本人在<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3期已做过详尽分析.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主要探讨档案利用活动中法律父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实现.这一研究对于档案法学理论的规范研究和档案实践活动中正确有效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权利主体的利益,履行权利主体应尽的义务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档案法>的修订等档案立法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川  高山行 《今传媒》2010,18(10):23-25
论文在国内外对公共借阅权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法律关系进行法理学讨论。建议将"公共借阅权"制度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立补偿金管理机构、确定分配标准并由政府来承担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若干箸作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著作权的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主要选择了其中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个就是关于数字图书馆的主体性质.作者认为,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业务活动中将具有多重主体身份.第二个就是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管理.作者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如何处理权利许可;二是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中的著作权问题;三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公民的信息权利分析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海南档案》2007,(3):19-21
档案开放(Archival Access 或 Archives Opening and use)是对档案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其基本含义指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意义的档案应向全社会开放,具体指国家各级档案馆将已解密的档案向社会开放,只要履行一定的手续即可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聂鑫 《文化遗产》2023,(3):24-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和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目的的契合、利益平衡原则指导下赋权与限权模式的确立、知识产权客体范围的开放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改进”信息的可提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供了逻辑支撑。通过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的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划出权利边界,肯定知识产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保护的同时将其限制于合理的范围之内,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体系相容性的同时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制度融合后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昆伦 《中国广播》2011,(11):44-46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广播组织大量涌现,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在信息网络上广泛传播,这使得我国现行广播组织邻接权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全媒体”时代广播组织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广播组织邻接权制度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晰界定权利主体、丰富完善权利内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一、档案利用权利的内涵及其限度要求 学术界有专家认为,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对我国有关主体的档案利用权利进行了法律确认,档案利用权利已经是一项法定权利.但是,从<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不仅看不到有关档案利用权利的明确表述,而且从相关规定中也无法自然推导出档案利用权利就是一种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知情权和隐私权在公、私法领域中冲突形式及原因的探讨,指出二者可以在立法明确设置义务或限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容忍合理损害与权利交易原则来实现权利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