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较少,《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一书弥补了此缺憾。此书的特色在于从学术的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诠释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予以全方面、多角度地论述,注意吸收学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讨《论语》在政治、教育、社会风尚与宗教方面发生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以金人瑞、贺贻孙、王夫之等为代表,上承中晚明戴君恩、钟惺等以"臆"说《诗》的余绪,挣脱"经"的束缚,充分张扬诠释主体的主动性,潜入《诗经》的艺术世界,展开想象,实现了艺术再创造。这种诠释符合文学规律,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为《诗经》学尤其是为文学诠释《诗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界一直将《创世纪》中人在伊甸园中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做奥古斯丁式的诠释。本文指出了其中不合理之处并试图给出另一种诠释的可能。通过"寓意解经"的方法,从《圣经》的整体线索及经文的叙事细节中发现:人之吃那树上的果实,其实全在上帝的"全盘计划"之中。通过对伊甸园之事的新的诠释,尝试解读出经文背后的人类学寓意。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5.
朱熹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大学》,所以要正确地把握他的思想,就必须了解他高度推崇《大学》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意义。文章通过对朱熹《大学》研究之创见与迷失的认真梳理与仔细分析,揭示了朱熹将《大学》分经传是为了便于“格物补传”,而朱熹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格物传”塞进《大学》,说成是为《大学》所补的“格物传”,实质上是为了“化己说为经典”,确立自己一家之言的绝对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性来谈《边城》的美与隐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是一部以翠翠的爱情为线索,既对边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风土习俗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一方面对乡土文明的"美"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又显示出对优美、健康、自然的精神家园在残酷的铁的现实面前显出某种颓势与非健康表示担忧。因此,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儒家传统心性之学是朱熹心性理论的基本来源,朱熹在继承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中有关心、性、仁的思想,并通过对"情"的张扬与性情对举补充了汉唐儒学心性论的不足,通过《易》、《学》、《庸》等传统经典的心性启示,建构起"性与天道"的圆融体系,为儒家的道德人性论寻找到了形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汉书》中出现的"侧旁(傍páng)"这组同义词细致的描写,并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战国中晚期以前,表"旁边"义主要用"侧","旁(傍)"少见。从战国中后期开始,"旁(傍)"表"旁侧"义多见,且用法也多样化了。到西汉的《史记》,"旁(傍)"无论从用法还是从词频上都已占绝对优势。《汉书》中,"旁(傍)"的主导地位继续得以巩固。"旁(傍páng)"取代"侧"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复杂而矛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与客家方言的联系是客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清代的汀州地区出现了纯客家方言诗歌,本文以林宝树的《年初一》为代表,探索分析客家方言诗特有的语音、语义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学思想是清末直隶师范教育之师德培养的核心理念。中国经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儒学内涵滋养了当时的师范生,为其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师范教育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师德教育主旨,吸纳中国经学的精粹,改革师德教育的方法,以便提高师范生的品德与人格素养,最终使其在未来从教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论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世时,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长期在魏国西河讲学,开创了三晋儒学。子夏穷其一生弘扬儒家学术,为孔门"六经"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整个中国学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文献著录,古代甘肃历史上曾诞生了两千多位学者作家,有著述达三千余种.由于科举的推动,学子普遍研习经学,尤其在《易经》方面论著较多,论文之外,有文献记述的《易》类著作近六十种,反映了不同时期甘肃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过程,并阐述了它的文化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二元文化结构的古典贵族体育文化,蕴含了古代经学元素的和谐体育文化,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春秋书法是指孔子著<春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这一书法到北宋时期随着儒学的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也是北宋儒学复兴的功臣,他以春秋书法为著史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作为儒家之经典阐述了"仁"的践行者"君子"是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论述了"君子"所循之道。"止"作为"近道"的第一步,多数学者都是从"所当止之地"、"居"、"不迁"三个方面来解释,但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止"是不够的,不能表达其全部思想内涵。只有以文本为根据,从"止于至善"的过程性、渐进性和"物有本末"的始基性、根源性出发,才能诠释"止"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7.
荧惑(火星)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灾星,在汉代星占学上备受关注。其占辞多与兵、丧、饥馑、疾疫等灾害紧密相联。在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下,荧惑入太微、守心、守犯舆鬼和南斗及与其他行星合犯等严重失行天象都被视为重要灾难降临的征兆,成为大臣、儒学经师等劝谏帝王修身养德、推行仁政的重要借口,在两汉时期的政治运作中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嵩阳书院是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之一,得到宋代朝廷的大力支持,因其风景优美,区位优越,作用独特,吸引了众多鸿儒硕学前来传道授业。书院名师在阐释传统儒家经典的同时,注重构建新型理学义理,践行儒家伦理道德,形成一套开门教学、笃行结合、寓乐于教的独特教学方法,使嵩阳书院的讲学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在传道和育人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之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早期,在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地缘和血缘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法制。它使中国人的思维没有像西方人一样向外投注于自然物的研究,而是更多的关注于人类自身;使中国人具有了“尚古”、“注重经典和古典规范”的静态的保守型思维特点;使中国学术史倾向为崇尚经典和注重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