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一节课时,笔者首先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这一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张贵良 《学子》2014,(6):52-52
正一、对物理实验探究的基本特征认识1.创设问题情景的特征物理实验探究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是否相同?"若我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如,炎热的夏天沙滩上的温度明显比海水的温度更高,很容易就可以猜想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一样,然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比热容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反映不同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不同。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应通过实验给予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因而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  相似文献   

4.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探究的是物体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教科书中安排了2个室外探究实验,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明白物体吸热主要和物体颜色、表面光滑度、阳光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但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的实验存在成功率很低、获得的数据不准确、实验结论不清等问题,笔者通过改进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南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程序:先做了一个实验,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相似文献   

6.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是高中电学部分测量电表内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综合性较强,也比较难理解,学生往往靠死记硬背实验原理及步骤,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呢?笔者在实验教学中试图引导学生模仿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半偏法"测电表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两电路中电阻R1均不必读数,所以可选用变阻器、电位器或电阻箱;R2需要读数,所以必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比热容、音调与频率关系、音调与频率关系等三个重要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比热容实验1.实验缺点如图1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的一个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图,从教学上讲,能否做好该实验是学生能否理解比热  相似文献   

8.
1.中考热点:探究性计算题是新课程改革中继"实验探究题"的延伸而出现的新题型,它是将实验探究题的思维以不同形式引入计算题中,改变了以往计算题只考查物质间的相互反应而进行的计算。探究性计算题的典型特点是命题者在命题时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等巧妙地以探究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本文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提出"自学课本法、引导设计法、仪器提示法、放手实验法"四法,能达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等技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欧群 《化学教与学》2012,(12):68-69
一、内容介绍"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一节内容是第六章的重点,为后面溶解度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设计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探究。三个实验分开做,及时交流,评价,效果更好。在实验设计方面注重控制变量法的引导。课堂上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学生在能力培养方  相似文献   

11.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12.
热传递实验是初中热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设计了以下创新实验方案,现简述如下。一、实验目的1.探究热传递的实质。2.探究黑色物体吸热能力与白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二、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3.
范必文 《考试周刊》2012,(30):138-139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的教学中。要学生深刻地认识比热容的物理含义,就必须做好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这个探究性实验。教材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用食用油和水进行对比,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现象的可比性(观察比较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慢),实验时必须两装置同时点火加热、两个酒精灯燃烧释放的热量要相同,才能使实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可信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很难保证点火的同时性、火焰的相同性,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对比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实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作者经反复验证和探究、联想到“焦耳定律探究”的实验装置.对上述实验装置稍加改进,改进后的演示实验效果更明显、准确度更高,使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物质密度的探究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之一,也是初中学生最早涉及的对于数据精度要求高,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常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探究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渗透现象"实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利用类比推理法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培养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用已有的知识探究解决新问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在解决探究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适时运用.例1某实验小组探究"拉力的大小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过程如下:他们首先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将  相似文献   

17.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在做"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分组实验时,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迅速向外扩散,碰到容器壁碎裂,得到的油酸表面层不是一个圆形,而是碎裂的分块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师生深入的研讨、质疑和探究,最终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并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每一个质疑和探究的过程都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结果,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有益处.探究1: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后,痱子粉形成的层面破裂会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题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方法,力求把"背实验"和"做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实验题第18题,看似简单,构思却非常巧妙,它取材于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完成此实验,单凭"题海战术",很难解答此类问题.一、题目与解析题目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为了使试卷具有"高分高能"的检测性、选拔性功能,我市的中考物理命题始终坚持了以下三个导向: 1 重视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综合性考查. 无论是中考试卷还是高考试卷、实验题的命制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如何将真正具备动手摸索、探究能力的同学选拔出来.因为传统的考题使学生变成了"应试虫",对实验题学生照样能"纸上谈兵",实验"自如".而我市在命制中考实验题时就注重了学生的"再现体验",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随州市2003年中考题第6题,单选2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