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学德育学科的知识类型有理性德知、情性德知和行动德知三类。这些知识要在主客交融中获得,要在情感卷入与主观体验中获得,要通过实践获得,要在选择中获得,要在内省与反思中获得,要以社会性建构的方式获得。与上述德育知识类型和特点相适应,作者制定了中学德育学科的教学策略: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分析、比较、探究、反思与讨论、交往、对话、  相似文献   

2.
李峻 《现代教学》2013,(6):36-36
中学历史德育是基于历史学科本体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途径的动态育人过程。在实施中学历史德育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疑问,并把课堂疑问变成历史德育的生成点,顺势进行历史德育的渗透,自然、有效地达到历史德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学德育学科的知识类型有理性德知、情性德知和行动德知三类。这些知识要在主客交融中获得,要在情感卷入与主观体验中获得,要通过实践获得,要在选择中获得,要在内省与反思中获得,要以社会性建构的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4.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它包括教学法的知识和学科内容的知识.针对学习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教师的PCK结构有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关于化学知识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的知识.对于教学策略及表征知识,不同类型的化学主题知识,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及表征知识.文章以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PCK.  相似文献   

5.
学科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科育人。相对于学科探究和学科活动,学科实践是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方式,其指向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实践是“外部-内部-外部”不断交互迭代的过程。基于深度学习构建了物理学科实践教学策略,通过“激发认知冲突,突出核心任务”“基于合作实践,实现思维进阶”“探寻科学本质,迁移解决问题”,促进学科公共知识向个人意义知识转化、学科核心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化。  相似文献   

6.
《中学德育大纲》里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经常的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师每个学科共同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采用恰当方式进行渗透,努力做到有机、有序,  相似文献   

7.
学科领域知识从学科知识内容的知识属性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特性重构学科知识。在研究学科领域知识的过程中,根据现有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学科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等特点,相关研究者提出学科教学中可以引入学科领域知识,开展学科领域知识教学。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组构式和补充式两种基本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研究表明两种教学策略都能显著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3):125-12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地推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及充分的重视,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现如今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历史水平的提升还能够获得历史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设计的认知心理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以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为基础,在加工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与设计阶段相对应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也必须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为条件,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还必须以教学策略为依托,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知识类型和不同的学科,分别设计一般性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和学科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德育学科渗透的提法有待考究.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表明,学科教学本身应当具有深刻的德育内涵,而且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应当是通过理解世界,通过做事,通过交往与合作,使学生获得意义的构造和行为方式的构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通达世界,但是现有的专题德育实践、学科渗透以及知识教学模式使学校独特的德育内涵和功能基本丧失.当前要重建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与方式,必须改变学科教学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生活建构的、促进学生交往世界形成的学科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世界的通达,让学生在学科教学形式中同时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相互交往的集体世界中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教材而言,它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门意识形态,负有促使中职学生道德社会化和道德个性化的基本任务。本文分析研究探讨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材,对于推进中等职校德育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德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必须具备较全面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方法上要注重点面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语文教学为主、德育为辅进行教学,要注意用人性化的方法感化学生,更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情境中明理导行——小学品德课教学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要求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品德课是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真正发挥其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因此,在全社会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在教学中努力克服教学内容知识化、抽象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应该结合品德课学科自身特点,走进学生生活,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基于生活、寓于生活、指向生活的课程生活化取向的德育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教育的改革正逐步推进和发展,师范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师范生的从师从教技能。它主要包括:(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新课标》要求,掌握《教学法》知识;(2)培养高尚师德转变教与学的观念;(3)从实践入手,将教学过程作为操作技能的学习途径,把课堂学习工作训练技能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德育地位边缘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德育内容泛政治化、德育方式规训化等问题。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养成相结合、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授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且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完整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根据实际积极开拓教学实践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具体措施与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7.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某项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要求较低。思政教育工作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发展,是人才培养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关节环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是其他教育教学的基础,中职学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为目标,同时应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德育目标"、"人际关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维度对西方德育实效思想进行梳理,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中职德育课不仅要帮助中职生形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要激发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中职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意识"。教师应尝试变革现有德育课程模式,为师生的平等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缺点,不仅要管教他们,更要信任和关心他们;对中职生的偏差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与班主任联合,针对该学生的特点采取德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技工院校教师通常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技校学生会表现出种种不良的群体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技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技校教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20.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