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在学术界早已占据权威地位,其对消极自由的分析得到广泛认同。近些年来,当代共和主义者对消极自由的概念提出了新见解。昆廷·斯金纳以其历史的视角,通过考察新罗马法作家的自由观,对伯林的消极自由进行了批评。他将依附作为自由的对立面,扩展了消极自由的内涵,并把遵循美德和寻求政治参与看作维护自由的一种方式,为我们如何看待自由以及公民身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律沉默下"的自由--霍布斯对自由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早期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自由作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是指在自己行动能力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阻碍。在社会状态下,对公民的自由而言,自由则意味着依赖于"法律的沉默"。这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你的行动,你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因此,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直接联系,它只是与法律的多少密切相关,无论在民主制还是君主制下,自由都是一样的。正是这个意义上,霍布斯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从微观的人的心理结构和性格结构入手,提出在现代社会作用机制下,发生着人自身、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的异化。异化产生了消极自由,这种消极自由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异化关系。要想超越异化,实现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到积极自由的现实诉求,需要通过在保有自我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最终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里思想中的“自由”,是与“奴役”和“支配”相对立的共和主义的自由。他的“自由”有三层内涵,分别指国家的独立自主、自由国家而非专制国家、自由公民。由于实现和保有不同层面自由的前提和方式不同,与之相应地,他对待古典思想传统的态度也不尽一致。这决定了马基雅维里在思想史上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5.
张曦 《政治思想史》2015,(2):35-50,199
受伯林的自由二分法的影响,在20世纪后半叶,英美哲学家对自由概念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开展的。作为对这个二分法的超越。佩蒂特在"选择自由"和"能动性自由"两个维度上确立起了"无支配自由"的概念。"无支配自由"不仅强调实际行动上某些约束的阙如,而且强调行动者必须在心理上确证对那些约束阙如的肯定感和安全感。因此,"无支配自由"概念实际上承诺了那些行动者拥有一个更大的"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6.
从苏格兰启蒙运动中观念冲突的视角可以进一步发现休谟的"自由观"与弗格森的"自由观"之间的分野.与休谟置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传统不同,弗格森从属于共和主义的积极自由传统.由于两者在自由观方面的这种二元对立,从而产生了"德性之治"与"法律之治"、"公域"与"私域"、"和谐"与"冲突"、"制度"与"精神"之间的对立与紧张.  相似文献   

7.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8.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件,认为人有在不同方向间选择行为的自由与能力.同时,他关于逃避自由的分析也破解了伯林消极的自由不会走向其反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学说,把自由的获得与自由的丧失视为是共生的两极,人类越是获得自由,也就意 味着越是丧失自由。正是人类自由的最终获取,导致人类陷入了法西斯主义的困境。这一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心 理机制造成的,这就把问题引向了歧途。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自由、民主的讨论必须与社会制 度结合起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现实地、具体地、实践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教育与自由的关系、教育自由的主体和儿童的教育自由三方面讨论教育自由的内涵,认为教育自由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统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三对"不对称"关系是理解并实现教育自由的切入点。目前,有关儿童教育自由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硕,但多处于初级阶段或衔接阶段,相关研究应更多关注"如何做"的问题,在实现儿童教育自由的众多举措中,我们更应强调培养儿童成为自由创造的主体,实现儿童的积极自由。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自由观奠基于他对人类本性和人生困境的洞察领悟。在卢梭眼中,自由本质上是自主性的自由、平等式的自由、历史性的自由。紧扣三重内涵的自由,卢梭围绕人何以不自由进行了深刻的人性反思和现实揭示,围绕人如何再自由展开了独具一格的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围绕自由当归依何处展示了完美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卢梭的自由观充满了对人的深切关注,并蕴涵了深刻的价值命意。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与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价值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自由,形成了专制腐败的官僚主义特权阶层,因而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必须以原苏联为殷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要正确处理好自由与民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自由与自由化、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不像前辈思想家那样将自由看成是一种政治性原则,而是从自身的时代出发将自由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原则,认为社会的专制远胜过政治的压迫.由此,密尔对自由作了新的理解,将之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合法使用.其目的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免遭社会的侵害,捍卫个性和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呼吁个人的自由,密尔将政治的自由转变成为了社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素被称为"恶的导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终极目标是创建共和国.他批判地吸收了古典共和主义自由的观点,创造性地从自由国家、公民美德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由与政体、美德、法律、风习和宗教的关系,他的自由观对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公民自由中的言论自由往往被认为是学术自由的法源。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确立过程,始终存在着围绕公民自由的争论,进而也必然引起对两者适用范围的争议。同时,由于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加剧了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公民自由在边界上的漂移不定。  相似文献   

16.
个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作为自己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个人”作了重新理解,并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个性自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自由观的渊源。自由的概念与涵义。关于中、欧的自由史观和争自由问题。三民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比较。自由的潮流与秩序的潮流的关系。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限度。党员的自由权利与服从党魁命令的关系。学生自由与学潮。  相似文献   

18.
密尔既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张力,使二者并行不悖。通过对密尔为正义、自由思想提供的功利式的辩护的论述,进而论证这种辩护为什么是成功的,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是冷冰冰的逻辑运算,而总是表达和体现了他们的情感和追求,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正是马克思思想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家庭和早期教育的自由思想的熏陶深深地影响了马克思思想的价值走向,自由联合体是马克思自由世界观的结晶.马克思的自由世界观是理性的,因为他主张以物质自由为基而后达到人类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