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相似文献   

2.
<正>《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没有艰涩的术语,全篇语言生动活泼,叙述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他们读来情趣盎然。因此,这篇课文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以为只有深挖细究才是充分利用教材。于是,我们向文本外延漫溯,向文本枝节拓展,字、词、句、篇"一个也不放过",然而,我们越是这样要求"遍地开花",反而学生  相似文献   

3.
现行小学语文各类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科普童话,主要集中于低中年级.这类课文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教材是围绕科普知识而展开故事情节.因为这类教材既有童话的意境,又有科学的介绍,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着力教学生“三会”.现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小稻秧脱险记》和《水上飞机》两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国才 《新教师》2019,(12):76-77
高玉老师执教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者就第一学段的童话教学提出"重点在引导学生读和讲:想象着读、概括着读、探索着读、好好地讲"(《童话的"读""想""讲"——滋养自在其中》,见《小学语文》2019年第6期)的观点,这个观点也适合第二学段的童话教学。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世界神话与民间传说》等都是一位作家或某个地区、同类作品的多篇合成整书。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教材文本内容及教学目标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找到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童话,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同时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理解幸福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生字。2.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3.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  相似文献   

8.
孙媛媛 《山东教育》2005,(28):22-22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这学期我听过两节课,教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却上出了天差地别的效果。听过这两节课,我才发现导致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精彩,没有自己想法的问题所在——教师对文本浅尝辄止,教学过程平淡无味。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同样是高年级教材中的一篇《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也同样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响、气势大。第一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比较常规,先让孩子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完后,老师就  相似文献   

10.
课文分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好教材。学情分析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文体。故事中生动鲜活的形象,富有情趣而质朴的语言文字,学生容易掌握,但要通过内容感悟故事中蕴涵的人文思想,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教育是教学的难点。设计意图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三年级学生已进入中年级学段,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让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识记生字,并相互交流识字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1.
童年需要童话,童话属于童年。陶亚环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一篇颇为感人的童话故事。陶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成长气息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咕咚》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既要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课文插图、情境创设和直观显示等特点,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讲故事,体现童话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篇部编版教材外国译作选文,这部作品表现了世界初始阶段的奇妙状态,独特的科学性文本、外文译作的特有表达方式与部编版教材中一般故事性、童话性的选文截然不同,在教学上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惑。为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世界的奇妙,教师可以从激发兴趣、抓关键词、借助情景图拓展表达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感知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习得表达方法. 《刷子李》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样的一篇文章,可讲解的内容挺多,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找到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出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15.
李贤华 《教师》2012,(16):38-38
语文教学呈现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利用这一篇篇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许多老师在教学的形式策略上刻意追求有效性,而缺少对文本的深悟与探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当教师对文本进行深磨细琢,读懂读透教材,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的魅力。因此,有效教学亟须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与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一堂阅读课》是一篇精彩的教学故事,作者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一位美国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童话《灰姑娘》的动人情景。在阅读课上,这位老师以关爱  相似文献   

17.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生动,充满童趣,语言简明易懂,深受儿童的喜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利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溯源识字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落实识字基础,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在读读演演中将故事串联起来,将文本故事和连环画结合起来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复述童话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并帮助学生体悟寓理,明确做事情要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8.
曾恒忠 《云南教育》2008,(10):23-24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地上才会长出红的花、绿的草。教学这篇课文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除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和学会写字之外,要充分体现学习汉语言的规律,注意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二是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克服一字一顿地读,重点学习疑问句的读法。三是学会用“从……里(中)……”说一句完整的话。  相似文献   

19.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简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花园的神奇变化、巨人的神奇转变等体会童话的特点,恰当地引入原文,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字词教学扎实有效,读写结合,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语用训练的目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