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国古代文化就是指古代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其中一条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什么是民族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同一区域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精神财富包括呈观念形态的知识、道德、法律、风俗、价值观、理想、信仰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等。 人是需要文化滋养的,精神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从事创造活动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  相似文献   

6.
钱海荣 《现代语文》2005,(3):124-125
一、文化:复合整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历史、数学等.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其名作<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具有经典意义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文化结构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演化而成的向全人类展现东方智慧的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巨大而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集合,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标志,她曾对世界各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方文化一般指地理上位于西半球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各国文化的通称。西方文化属多元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很显然数学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也有真、善、美,因而数学也同样具有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本质即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机构.通过从文化视角探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阐述图书馆在文化强国视角下,承担的文化使命及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史的内容,广义地说,包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果的总和;狭义地说,仅仅包括精神财富,诸如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史学、政治学和军事学等。由于古今中外文化现象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内容异常丰富,非一般性著述所能包容,所以,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虽有专章叙述,也只能简略地介绍一些狭义的文化现象,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古代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屈原的诗词里来窥视、分析古代楚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有利于了解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湘楚文化是湖南人民精神财富的宝库。它具有深邃修远的历史渊源,丰 赡厚实的精神内涵和广阔恒久的流播影响等特点。我们应当大力提倡“湘楚文化”,不应当因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不在湖南,或仅仅囿于湖南的地称谓而一味地提倡“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同时又是一部教育史。人类的文化可分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为后者导向,后者为前者奠基。而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文化的教育,"两种教育"长期处于对峙、冲突、制衡状态,形成教育的"钟摆现象"。"钟摆"的失衡要求"两种教育"走向整合,以使教育的"钟摆"和谐律动,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李锐、韩少功的“文革”题材小说以民间视角来反思“文革”历史,具有双重意义内涵:民间苦难与民间伦理是对“文革”意识形态高调的戳穿与消解,民间的藏污纳垢、愚盲昏昧又使之成为“文革”专制和迷信的基础和土壤。这样的“文革”叙事走出了80年代道德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局限,揭示了“文革”历史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此同时,真诚而理性地还原底层社会的生存形态,传达民间的意义和声音,也成为这个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寻找和建立精神归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荀子“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这一命题在美学史上第一次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概括地揭示了无对象审美的真正原因在于主体的精神修养,正是这种精神修养才导致了审美的内在精神境界的产生。这种精神境界是完全个人的、特殊的、主观精神的,而非普遍的、客观外在的。但这种境界作为审美体验却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儒家的、道家的、还是佛家的修养境界,无不具有这种内在精神创造的美。  相似文献   

16.
文化片论     
文化是以人文来造化自然的过程和结果,其实质是精神秩序。文化中的理念追求驱使人突破了动物的生存方式。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在多层次的空间里展开,既要以俗文化的日常样态活得自然自在,也要以雅文化的样态活得超越和崇高。在无论雅俗的文化记忆和传承中,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形成了文化的传统。这一文化传统是过去在今天心灵的回荡中,不断被解读、被阐发,也是被重构的思想史和当代史。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毗邻河南的山东莘县举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的地理与历史掌故;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叙述的精神意义与艺术特点;有关《水浒传》文本及其渊源、文化精神研究;《水浒传》文学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五溪文化就是五溪地区以汉、侗、苗、瑶、土家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的区域文化。五溪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挖掘五溪文化的丰富内涵,分析五溪文化的多元结构,对弘扬五溪文化、建设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产生于苗族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中,活跃在黔西北地区小花苗社会里,国家文化部称之为“贵州高原的明珠”,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滚山珠”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较为清晰、全面地呈现了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人不仅是生物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是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存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人提供获取物质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于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在于引导人认识自己的价值,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