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玭 《四川教育》2010,(11):47-47
在学生心目中,好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在骨髓和细胞里的气质,它能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师应用什么样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一个热衷于语文教学的老师,一定深谙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路径。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当其来到教室和学生们在一起时,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们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引力。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片断)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很显然,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在骨髓和细胞里的气质,它能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对他人产生深刻…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种体操是通过解题来完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高兴而自觉地去做这种抽象、枯燥的思维体操呢?重要的一条就是将思维与方法中的数学美向学生揭示出来,使其领悟思维与方法的魅力,从而在美的引导下,逐步迈向思维的王国。实施数学美是一个较难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利用图象法解答数学选择题,如何运用电  相似文献   

4.
郭志明 《农村教育》2002,(12):59-60
对学生来说,语文老师应该是魅力无限的。当老师来到教室,当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语文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引力。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鹗《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片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相似文献   

5.
<正>一部作品就象一个人,是有生命的。当作家们将其塑造打磨出来之后,它便有了灵魂,有了情感,有了思想,它便鲜活了起来。因此说,一首好的诗歌,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的作品,必须是鲜活的,生动的。一、文章用什么吸引人作为有生命的文学作品,凭什么令人手不释卷,流连忘返?是因为他有魅力,是这种魅力感染着读者,进而让读者在这种魅力的牵引下得到感动,升华灵魂。文章的魅力就是文章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刘玉梅 《语文天地》2012,(10):63-64
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的是这样,一个以学习为乐趣的学生不可能成绩不优秀,一个对课本饱含感情的学生不可能不被作品散发出来的魅力所吸引。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课文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  相似文献   

7.
张盛舒 《音乐世界》2007,(16):132-133
暑假过半,很多学生对于假期出来打工跃跃欲试,既能开阔眼界又能捞一笔零花,可谓一举两得。但不同星座适合在什么地方打工,才会发挥最大的个性魅力呢?还有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按12星座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时下动画片风靡中国,经久不衰,少年儿童们废寝忘食百看不厌,甚至许多成人也兴趣盎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如醉如痴呢?我认为是“魅力效应”。试想,一个没有独特吸引人的事物,你会对它感兴趣吗?这种“魅力效应”我们不妨“移植”到语文教学上。一、“演”的魅力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魅力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具有魅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愉快的情绪体验。目前许多迹象表明,不少中学生对数学不是“喜爱”、“乐学”,而是有“畏惧”、“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如不克服,势必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怎样才能克服这种现象呢?途径之一就是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变苦学为乐学。下面侧重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增强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相信看过了2009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很多人为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刘谦的个人魅力所吸引。由此引发的魔术热至今还在延续。为什么刘谦表演的魔术能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这样让人着迷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魔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魔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变幻出不可思议的现象,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种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李青松 《陕西教育》2001,(12):23-23
时下动画片风靡中国,经久不衰,少年儿童们废寝忘食百看不厌,甚至许多成人也兴趣盎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如醉如痴呢?我认为是“魅力效应”。试想,一个没有独特吸引人的事物,你会对它感兴趣吗?这种“魅力效应”我们不妨“移植”到  相似文献   

12.
冰心的散文,是作品自身美与读者审美心理完美结合的典范。这种结合,主是通过极富魅力的语言咀嚼感表现出来。作者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种语言咀嚼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是一个绽放生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震撼展示出来。绽放自己的思想的花朵,那么就能收获语文的美丽.同时也就收获了自己生命的美丽。教师和学生感动的对象都是语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语文”)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通过多个窗口展现出来的。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窗口.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一种生命的释放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为这种美丽的绽放而喝彩?这便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思想和方法常常在不经意的"细小点"中迸发出来,让人几多惊喜。分数乘法的一道小题就让人体验到"细小点"的这种魅力!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要想开启学生心扉,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求知上进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勇争先,必须有教育魅力。什么是教育魅力呢?笔者认为,教育魅力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和震撼他们心灵的无可抗拒的感化力量,是教育水平达到最高境界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同时,数学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完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有魅力的语言,才能吸引住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做到:  相似文献   

17.
卢少伟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9-21
鲁迅先生的小说早被名列在“百年经典”的首位,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空前壮丽,无比奇特的高峰。他的小说写的是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本文尝试从几方面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诚 《青海教育》2005,(7):61-62
“魅力”是吸引入、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它通过仪表、举止、声音、谈吐、表情等外在表现形式凸显出来,使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光彩和神韵,从而使这个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没有人不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一个外语教师又该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召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颗“明星”呢?这是每个英语从教苦苦追索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一种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文、赋、诗、词、曲、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更迭替换,但意境美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这种美学境界所表现出来的文学魅力令千年以来的国人屡屡赞叹,为之折服。意境美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内涵主要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蕴无穷"等,这种美学旨趣的形成与《周易》之取象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作文的衣裳,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作文的第一印象。美好的思想和感情,只有用精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文章亮起来。那么,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充满魅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