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ef.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探讨了该理论对文化翻译的启示,指出,译者应动态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恰当选择翻译策略以避免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境成为文学、翻译、教学等语言运用研究中越来越引起注意的因素之一。语境顺应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翻译实践指明了新的道路。本文首先对该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简略论述,并研究语境顺应论与翻译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例,探索其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旨在为翻译者提供理论参考,以助其翻译出更好的作品,进一步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商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商务广告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本文试图在普通语言学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内研究商务广告翻译,将玉器广告语的翻译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以目的语消费者的兴趣为中心,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达到中国玉器产品行销海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5.
顺应理论对口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在语的语言结构成份,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6.
双关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由于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使双关语的翻译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两个方面探讨双关语的翻译,为双关语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名牌企业的对外宣传材料作为世界了解企业的重要宣传方式,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效应。根据顺应论的指导,企业外宣翻译就是根据其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和调整翻译策略及其语言使用的动态顺应过程,译者只有顺应读者的语言特征、交际语境和文化传统,才能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外宣翻译是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宣翻译的合理、规范和准确将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文章结合翻译实例,从文化语境顺应、翻译目的的动态顺应、语气的顺应角度分析了外宣文体翻译对原语的顺应,阐述了顺应论视阈下的外宣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会话中过量信息的使用,试图解释其顺应性。研究发现,"过量信息"并不等同于"多余信息",而是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做出的顺应情景因素的语言策略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著名小说《红高粱》的英译本也大受欢迎。 Howard Goldblatt 的翻译迎合外国人的思维、观念,却又不失原著韵味,这是因为译本中有关形象的处理顺应了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认为,利用语言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性解释红高粱英译本中中国文化特有形象的处理十分恰当。  相似文献   

11.
探求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应是一个以关联和顺应为手段,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在明示推理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在语境顺应中寻找最佳译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无论学生听力理解的过程,还是教师听力教学的过程,都可以视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学生最终能够理解听力材料就是与各种语境因素做出动态顺应的结果,而教师帮助学生获取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过程也是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灵活选择听力教学策略的结果.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可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刻意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它是从听话人角度出发故意歪曲理解说话人话语的语言现象。本文以顺应论中结构对象顺应的理论为基础,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对刻意曲解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的两个译本作为蓝本,基于顺应论视角,从译文准确性、译文表现力和译文艺术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顺应论视角下文学译本如何将原作意境再现,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小说作品的理解,也可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提出:①一个出色的译者和译文应"把握原作的意图,再现原作的意境";②文学翻译应重视语言交互的顺应过程,不仅需要顺应交际意图,而且需要顺应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性翻译失误是翻译失误中的一种,也是影响高校网页英译文本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翻译是一种文化的比较,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文化性翻译失误角度出发,对河南省十大本科院校网页的学校简介英译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其在文化性翻译失误存在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提高翻译质量,提升外宣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公示语英译提升中国外宣形象。利用胡庚申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转换分析南京青奥会口号的英译。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公示语在英译过程中,要对目标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三维适应性转换,从而产出最佳的英译公示语。  相似文献   

17.
言语功能假信息是一种常用的语用策略。以顺应论的视角,从阐释言语功能假信息的语境顺应性的角度解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生成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功能假信息就是顺应交际双方、交际时所处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顺应理论框架下,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意在探索作者是如何合理组织语篇,向读者展示作品主题的。同时,本文的分析也证明了顺应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沉默"作为一种常见的非语言交际的社会现象,具有多种交际功能、语用功能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交际者顺应语境关系中的物理世界作出的选择,对于社交世界的顺应以及心理世界的顺应,指出顺应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沉默去理解话语,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的角度探讨汉语学习者如何提高汉语应用能力问题,将其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针对性训练,采用相应学习策略,有助于民族学生全面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