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量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教育教学中“度”的运用,笔者愚见,就是要把握做人、做事的“分寸”,掌握说话、做事的“火候”.如果能很好地在教学中把握这个“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结果往往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教育教学中的“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切身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     
我们早想开辟一个“教育信息”栏,一直到这期,才正式和读者见面。本刊除原有的“国外成人教育”、“文摘”、“简讯”等栏目外,又加了一个“教育信息”栏。我们将努力使这四个栏目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教育信息”栏重在信息的传输。为此,我们开宗明义先刊出一条“三种教育信息”,作为我们办这个栏目的重要依据。读者对这个栏目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欢迎提出,您如果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也希望及时传输给我们。谢谢。编者  相似文献   

3.
我刊了解到,2001年北京市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拨款有近两亿元,而今年,北京市政府有可能加快步伐,特别是对于“校校通”工程,非常有可能提前实现2005目标,如果是这样,市政府方面的拨款今年至少将在四五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社会集资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这个数字还将更大。当然,即使按照原来的“校校通”实施步骤和规划,把这笔资金分散到每年,今年北京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至少也不会低于1亿元。 目前北京已建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共有400多所,而要实现计划中的“2002年底全市中小学都能上网,三分之一学校建成校园网”的“校校通”目标,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问主体教育二十多年来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什么,我想就是一句话:人的发现。王道俊先生所说的“以学生为基点”,刘可钦老师所说的“眼里有学生”,我想大约都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1+1+1=? ——老教育家段力佩谈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话说:“道相同,相与谋”,此话有道理。目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与谋”的气氛似乎不够浓。如果学校的常数是“1”的话,家庭、社会的常数也应该是“1”,1+1+1需要产生的是一个“合力”,究竟等于多少,看来要看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物     
《教育》2007,(7)
梅香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她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接手,这个学校也许真的要散了。“我觉得我应该对得起我的承诺。”然后,她成了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黄岚 《现代教学》2004,(10):60-61
上海文化出版社对上海和法国两地青少年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回答“如果你可以在时光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选择哪个时代旅行”时,中法两地青少年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回答。该题有四个可选择的答案,分别是“我们这个时代”“2300年”“法老时代”和“大唐盛世”。结果法国青少年中有46%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我国大部分的青少年都选择了“2300年”和“大唐盛世”,选择“我们这个时代”仅为4名。  相似文献   

8.
赵涵漠 《高中生》2012,(4):57-57
如果算上4只狗和1只猫.这个“国家”目前共有13名“合法公民”。 这个名为“摩洛希亚共和国”的国家不仅人口稀少,面积也只有可怜的0.025平方千米。不过,“摩洛希亚”自称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至少,尊贵的“总统先生”凯文·巴夫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9.
赵海 《中学文科》2009,(3):48-48
隧道尽头的光标往往写着“此路不通”。 如果你说这个观点本杰明·弗兰克林曾说过.人们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法。按照职业教育的学生入学年龄大多在17-19岁之间,有人把这个年龄段称之为“危险时期”。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朦胧状态,尚未成型,加以正确引导,就会走上正路;放任自流,则可能误入歧途。正如大家共知的一个说法: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心理素质不合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在一份材料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天津市红桥区北马路小学正在举行“激励学生成功”的研讨活动,老师们正在汇报个案:一个淘气的男孩子挂着“鬼脸”站在讲台前手舞足蹈,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李老师生气地把他拉到办公室并把“鬼脸”扔到有水的地方。男孩子伤心地哭了,李老师也冷静下来。当李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挂“鬼脸”表演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画技”时,便主动向学生道歉,并将修好的“鬼脸”还给学生,还答应他,如果好好学画,将来要为他办画展。期末到了,李老师真的还了这个愿。小小的画展使这个学生简直变了一个人,学习成绩也像长了…  相似文献   

12.
沈锋 《物理教师》2011,32(2):41-42
1问题的提出(1)什么是“平衡系统”和“非平衡系统”单个物体如果所受合外力为零,我们把该物体叫作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力学中经常处理连接体和叠加体问题,同样如果作为整体的系统内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把这个系统称为“平衡系统”.而如果系统内的物体具有不为零的加速度就将此系统称为“非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事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银行2000年底发表的《增长的质量》研究报告,把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我国的生产要素当中,物质资源、自然资源技术、管理都不占优势,惟独人口资源有12.95亿。然而我国人口的素质偏低,文盲、半文盲以及小学文化程度占较大比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职称的人员,仅占劳动力总量的8.6%。[1]我们若将一切资源用“1”后面加若干“0”来表示,那么最前面的“1”就是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的若干“0”就没有意义了。可见把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是我国…  相似文献   

14.
1、春风化雨浇百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碰到过这么一件事:他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他便领着该生到树林中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他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办法救活它们了。”这情景,使这个学生非常懊丧。二十多年后,这个学生找到老师说:“如果您当时严厉批评了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我总觉得自从我打了那一弹弓后,世界上小鸟的啁啾声都变得少了似的……”爱的体验沁人心脾,老师这个角色,既不能像法官,也不能像警察,而应把学生当作你亲密的朋友。一天,有个学生语…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与国家稳定的角度,提出关于培养人的四项基本要求:“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通常称为“四有”新人。这“四有”,一目了然,并无费解之处。不过,如果不明提出这个口号的根据,不  相似文献   

16.
女儿就读的太和县苗集初级中学 ,从 1 999年 9月起全面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实验 .作为家长 ,我们对这一举措是欢迎的 .我们知道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为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我从家长这个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革考试内容 .我认为改革考试内容这是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如果考试的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仍占很大比例 ,素质教育就很难坚持下去 .很明显 ,学生、教师、家长都无一例外要受考试这根“指挥棒”左右 ,因为中考、高考最终都靠分数决定取舍 .对“应试教育”中学生苦学…  相似文献   

17.
偶尔看到徐小平先生的一篇文章——《给教育一点“蔑视”》,当然,这个蔑视是要加引号的,如果没有它是不可能被刊载的。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比较“规矩”的研究生,徐小平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我的教育,乃至于我周围的“研究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11,(22):45-45
小悦悦走了。坐在电脑前,看着视频,相信很少有人不为此动容与愤怒。然而,表达愤怒是十分容易的,但如果进行另一番思考,假如“我”当时也路过这个地方,会停下来,主动救助小悦悦吗?如果真诚地回答,结果极有可能是“未必”。大家可能无奈而痛苦地发现,这18个冷漠的路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9.
问:“高素质教师”应意味着什么? 哈伯曼:什么是“高素质教师”,要看是谁在说这个问题。“高素质”应该意味着这些教师的学生有所学,有所获。“高素质教师”应该能预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空许诺。“高素质”的标签不应贴在22岁的男女孩头上, 因为他们刚刚接受完大学教育,但却不会到贫民区学校去执教,如果去了,也会落败而归。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字的构成来说,“0”跟在“1”的后面才有意义。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数值越大;但如果没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还是“0”。在写作中,这个“1”就是指文章的审题,“0”就是指文章的其他功力和亮色。无论你的文章有多深的功力,有多么抢眼的亮色,离开了审题准确的这个“1”,一切都霎时变成了“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