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临时作乙类词使用,这种语法现象称为词类活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成语,也保留了词类活用这一现象。这给人们理解成语、把握成语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这里用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近年学界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争议颇大。历代学者对这一语法现象时有论述,明确了术语,认识到是一个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所涉类型中名词作状语和动词作状语是古汉语名词、动词的特殊语法作用.使动、意动是动宾特殊意义关系,均不属词类活用;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可从语法音变、使用频率、词义派生显示区别.由此对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3.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认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相似文献   

4.
很多成语渊源于古代,故其中不少字词保留有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所谓词类活用,简要地说就是不违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此类词一置于特定语境中,便灵活地临时变通为在意义上有关联的彼类词,具备彼类词的语法功能。如“绳之以法”中的“绳”,已不是独立于此固定词组之外的一般性名词“绳子”了,而是特殊、临时地表“作准绳来处治”、“惩处”、“制裁”之类意思,成了动词。  相似文献   

5.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词类活用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不仅在古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与现代汉语成语运用有着密切联系。正确辨析和理解“名词作状语”,对阅读理解文言文、诠释翻译重点句子、准确理解运用成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一、名词的活用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8.
成语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诸如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成语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见,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诸如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现代  相似文献   

10.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11.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2.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这种活用现象不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语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在讲课时作为例证,一方面印证了文言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王珏  王穹 《阅读与鉴赏》2006,(11):52-52
文言翻译题是高考题中三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合一的题型,命题人经常从文言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设置若干个得分点,而词法主要考查实词的活用知识,为了让同学们在总复习时掌握好文言词类活用知识.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文言实词活用关系菱形图解例说》一文,首先设计了一个囊括十种词类活用类型的菱形知识网络图,图中以①-⑩数字序号标示了十种词类活用。因为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所以作者又配以活用的成语来解说每一词类活用类型,选用成语为倒句解说各类活用现象,意在压缩知识,例句部分只有345字,从而使知识易学易记.取得最佳复习效果。 本文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使知识系统化了,又以最简洁的例句(四字格成语)诠注了知识内涵,使知识在系统化基础上更加易学易记.这是本文的实用价值所在,也是本文含金量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成语中的古汉语语法的分析,看汉语发展的继承性,探究其发展的规律.分别从词类活用、古汉语语序,特殊助词、成分省略、判断句和被动句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对成语和古汉语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辨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有关论著对词类活用的讲述,每生疑惑。比如: 既说词类活用是词的临时用法、偶然用法,那为什么从所举例证和有关注释看,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似乎大量存在、相当普遍呢? “衣”、“冠”表示穿衣、戴帽,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偶然地活用为另一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义特征与语法特征。这就是词类活用的定义。在上述定义中,“临时”、“偶然”这两个词至关重要,它集中概括了词类  相似文献   

20.
词法和句法是语法方面的两大内容。如何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这些内容呢?下面仅就实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特殊的语序以及一些句式的表示法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词的用法 古汉语实词区别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归纳起来,主要是词类活用和数量词的表示法这两个方面。 (一)词类活用方面应该着重掌握的内容及其方法: 1、要明确什么是词类活用以及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