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体育游戏与青少年儿童个性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典英 《体育科学》2002,22(6):107-108
1 个性的概念及青少年儿童个性的基本特征 1.1 个性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中对个性是这样定义的:个性,即指具有个人意识倾向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心理学概论>指出个性是个体的意识倾向性和心理特点的表现;西方心理学常常又把个性说成"人格"(Personality),Personality是拉丁语中"角色"的意思,认为人格是人们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不同角色的反映,它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可见,个性是个体的意识倾向性和心理特点的统一体,是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表现.通常,个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2.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由于人的基因、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程度、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等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性格也就千差万别。性格一旦形成,不仅左右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能影响到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尔夫运动的心理特点入手,分别对高尔夫运动的独立自主性、户外松弛性、文明礼仪性、技巧多样性等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高尔夫球手心理品质独特的感知觉特征、注意特征、情绪特征、思维特征、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中体育课选项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却存在争议。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生的现实学业情况进行分析。高中进行选项并不符合学生的生长发展规律,高中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课余时间使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项目,发展专项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当下社会、学校、学生学业情况,从提早进行体育选项的作用与意义和高中进行体育选项已晚的因素来进行论初中进行体育选项课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短跑是比较重要的体育项目之一,高中生长期坚持短跑项目,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还可以在短跑训练中增强自身的爆发力,完成在短时间内的冲刺。田径短跑项目中的力量训练,可以让高中生突破自己的极限,既提升了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提升心理素质。本文着力是对高中田径短跑项目中力量训练的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6.
<正>一、理论研习,寻求依据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师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之初必须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理论。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制订学期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建立评价标准;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理论,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与需求、认知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  相似文献   

7.
肖前鑫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32-132,134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内涵不足、定位不准、缺乏师生和生生互动等问题。而体验式学习能够改善这些问题。体验式学习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设计一些能够正迁移到体育技术动作中去的引导项目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针对性强,重视树立高中生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发展高中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水平,培养高中生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可以播放合适的音乐来增强高中生的听觉体验,让高中生扮演体育比赛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体育技术动作的优越性,让先学会的高中生指导其他高中生。  相似文献   

8.
张海龙 《精武》2012,(9):90-91
通过对高中生学习压力来源的分析,文章提出体育课程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缓解措施。体育课程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手段,从而能够让学生保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 一、调查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在编选体育教材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适合少年儿童特点”。所谓儿童特点,一般是指该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而心理特点中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我认为在个性心理特征中的兴趣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它联系着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形成及学习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了美国学校体育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对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启示:开拓思维,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设置体育器材;加强对父母的宣传和教育;注意体育隐蔽课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1.
借鉴体育活动风险和风险认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在阐述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分类和风险特征,并分析了风险认知在高中生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界定了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概念,并分析出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运用心理测量范式对高中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5,(6):9-10
篮球运动不分性别,高中女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从她们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发挥其自身机体能力和潜力的方法,增强高中女生对篮球的感知能力,帮助她们提高控球能力。文章总结了加快高中女生篮球基本技能形成的方法,旨在提高高中女子篮球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生的整个身体仍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是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但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虽在生理机能上已能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训练,但应注意采用适宜的负荷,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强度小、时间长的有氧代谢训练,以保证生理机能继续增强,提高健康水平。笔者认为,高中生业余跳高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特点应是,以专项身体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并举。这既符合高中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也是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成功的经验。结合多年带队训练的经验,在此笔者主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蹦床项目技术训练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蹦床运动技术训练的心理基础。着重从蹦床训练基本心理特点、技术训练的心理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蹦床心理训练的一些个人见解,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能为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高中新课标中定义的体育品德在我国一些世界冠军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并且我国部分世界冠军运动员体现出的一些体育品德与高中新课标中定义的体育品德有着思想渊源关联。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对我国多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认为在高中生体育课堂上应加强体育品德培养,并通过探讨高中新课标中界定的体育品德与我国部分世界冠军运动员体现出的体育品德的同源性,得出体育品德教学评价启示,以期有助于体育教师进一步理解体育品德以及对其进行课堂的教学评价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高考重压之下,部分高中学校将关注重点置于文化课教学上,体育课则是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种情况导致高中生的身体机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身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状态,这对于学习压力沉重的高中生来说并非好事。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并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来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促进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探索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津市第二中学的高中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剖析高中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社会升学期望过高;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足;高中生健康观念缺失。提出健康中国视域下高中生体质干预措施:营造社会与家庭共同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高中生体育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徐立 《体育世界》2012,(12):121-122
培养高中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之一,高中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和形成,不仅能够为高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也是高中体育课改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从而提出了关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于涛 《冰雪运动》2012,(3):70-72,78
速滑运动员赛前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竞赛心理倾向,对战胜对手具有重要的作用。速滑运动员比赛带有鲜明的情绪体验心理特点,参赛态度、比赛条件、身体准备、教练因素以及受伤等都会对赛前心理状态产生干扰;赛前采取建立明确的比赛目标、控制动机水平与激发竞争的欲望、保持积极而稳定的竞争情绪状态、培养良好的成功意识与正确调整比赛的自信心、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积极有序的思维、合理地集中与分配注意力等手段能有效调控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