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A在一次试卷评讲中,围绕试题向学生有感发问:“世界上最公正无私的东西是什么?”“是时间。”一位学生应声道。“大散文家朱自清的哪篇文章反映了‘时间的宝贵、叫人们要倍加珍惜时间’这样的中心主题?”教师A顺势问道。“是《匆匆》”另一位同学自信十足地举手回答道。话音刚落,  相似文献   

2.
教师A在一次试卷评讲中,围绕试题向学生有感发问:"世界上最公正无私的东西是什么?""是时间。"一位学生应声道。"大散文家朱自清的哪篇文章反映了‘时间的宝贵、叫人们要倍加珍惜时间’这样的中心主题?"教师A顺势问道。"是《匆匆》"另一位同学自信十足地举手回答道。话音刚落,最后排的一位男生B惊奇诧异地怪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4.
一位语文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给学生举一个比喻的例子:“月牙儿弯弯像什么?”学生争相回答,有说像小船的,有说像镰刀的,回答虽然都不错,却没有跳出书本上学来的那些知识。在他的启发下,一个学生回答说:“月牙儿弯弯像香熊。”这一下,不但引起哄堂大笑,而且他还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嘻,月牙儿像香蕉?”“哼,她就知道吃!”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警察在街头抓到一个喝得醉如烂泥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醉醺醺地回答:“我叫酒鬼。”警察怒喝道:“我知道你是酒鬼!我是问你叫什么名字?”那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我叫酒鬼吗?”  相似文献   

6.
一位三年级算术教师向学生提问:“七乘以八等于几?”话音未落,全班学生齐声回答:“五十六!”教师声色俱厉地斥责道:“谁叫你们这样大合唱,发言不举手?站起来!”课堂里顿时充满了“火药”味,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7.
夏良 《特区教育》2013,(12):26-27
钱小宝有个男同学叫卜向前,是班里公认的一朵“奇葩”,平日里不爱学习,马大哈。有一次,语文老师搞突然袭击,进行随堂小测验。试卷发下来后,他匆匆看了一下选择题,大笔一挥,全部选了D。考完试后,他跑到钱小宝面前问:“大约有几道题选D?”钱小宝听后,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试卷上就有A、B、C三个选项啊!”  相似文献   

8.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偶然翻阅书刊,看到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指着漆成绿色的黑板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没想到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黑色!”她接连问了好几遍,学生都答“黑色”。最后,她生气地指着黑板说:“这明明是绿色,你们为什么说是黑色的呢?”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因为它叫‘黑板’哪!”读后哑然失笑,进而感到略带苦涩。学生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只相信习惯、经验、书本,却不信任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大脑呢?  相似文献   

11.
笑话哈哈店     
老师的幽默 历史课上,老师正滔滔不绝地讲着历史。一男生望着窗外神游很久,历史老师走到他的桌前。发现他的历史课本翻在秦朝这一页,于是叫起他问:“我们讲到哪儿啦?”此男生心虚地说道:“秦……秦朝。”历史老师大怒:“十分钟前,秦始皇已经死啦,五分钟前秦朝也灭亡啦,你还在秦朝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惊奇,举例说:“一个人从十楼上掉下来却一点都不受伤,叫什么?”学生说:“是偶然。”“那再一次掉下来仍不受伤呢?”“是幸运。”“那又一次摔下来仍不受伤呢?”“那肯定是习惯了。”显然学生的回答都不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但又谁能说他是错的呢?可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考试中,把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回答视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后果是抑制了学生发散性、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问:“砖头可以干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道:“盖房子。”然而,有一个男生举起了小手说:“可以打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如何回应?在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面前,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笑话     
一日,化学老师手拿试卷走进教室,未开口先在黑板上写下:“HSZ”.然后门:“谁在卷上这么写的?”胡珊珊站了起来。老师又问:“这是什么物质的分子式?”胡珊珊怯怯地回答:“是我姓名的缩写。”语文课上。老师解释道:“‘自食其力’通俗讲就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吃饭。在我们中国,有许多自食其力的例子。哪位同学能举例说说。”某君站起来说:“吃自助餐的时候,如果你不动手,就什么也吃不着。”一日语文课上,教师提问日:“谁三拳打死镇关西?’抬好A君正在看课外书,不料被老师发现并叫他回答此问题,A君毫不迟疑大声答道:“是泰…  相似文献   

15.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17.
偶听友人讲一笑话,听罢,啼笑皆非,感触良深。有位教师在开学伊始对新生点名时,突然被一学生名字难住,怎么办?说不知道,有损教师“脸面”。幸好这位教师灵机一动,很自然地把这个名字跳过去,点完之后,问:“还有谁未点到名?”一男生站起回答:“我”。教师再问:“你叫什么名字?”不想学生偏不买账,答曰:“点名册上有。”弄得教师一时哑然。看看,面对如今的学生,教师如果想投机取巧解决问题,往往不免弄巧成拙。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常提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老师被问住应该说是常事。但如果碰到如此种种刚好是老师不懂、不知、不会、有疑问的问…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在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后,问:济南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来概括回答。学生回答:“响晴!”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沉默。教师:“应该是温晴!”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曾经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天刚蒙蒙亮,一个外号叫“助词”的小伙子蹲在大门口哭起来。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把他这事给一语道破了:“这叫‘助词’效应!”咱就得从他的外号说起了。此人总是习惯性地张口“他妈的”,闭口“他妈的”。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挤眉弄眼儿甩出了一大串“他妈的”。老师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