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在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研究并探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为切入点,着重探讨西北地区体育教师们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改善教学评价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值得重视的动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深化都要求把教师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可能的条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是体育院校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育院校中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构建进行研究,从职前培养体系、入职培养体系和在职培养3个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以期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作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3.
综观世界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趋势 ,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有效的途径。因此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也必须把握这个方向。其具体的措施为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 ,要通过制定能保障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教师入职资格标准 ,以间接的方法促进师范教育改革 ,向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教师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范教育概念的狭隘性、教师教育性质认识的片面性、教师教育体制模式的僵化性等制约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从而使教师教育实践呈现割裂状态.中国师范教育改革的路径应当是,革新教师教育观念,以教师教育概念取代师范教育概念,确立终身的、立体的教师教育观念;实现由行政定向的封闭型师范教育向市场取向的多元开放式体制转型;确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观念,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科学地研究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任务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的体育教育理念为导向,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增强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学术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育中小学体育师资的摇篮,只有在抓好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整体推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结果发现:近年来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成果很少,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大环境很不相称,呈现出相关理论研究明显匮乏和滞后的态势。本研究旨在理清脉络,形成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教师教育已由“定向型”体制向“非定向型”体制转变,教师教育已成为开放化的格局;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且“一级师范”‘已经得到快速发展;教师专业化已成为重点,并由理念探索转向实践改革。分析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高师教育与基层教育脱节、职前与职后教育相对对立、教育体系封闭定向、学历虚高和师范性失落形式表现、教师教育研究与客观需求有差距等问题,提出解决教师教育发展的改革出路。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快速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彰显,高职教师专业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集中体现为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相整合的核心问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有助于积极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 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模糊必然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迷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建议和启示,以全面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要求改变传统的封闭、静态体育教师教育模式,建立动态、开放、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看成是一个包含职前、职中、职后在内的完整连续的过程,使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反思型教育模式"这些新型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既能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和一体化的要求,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暴露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的三个问题:狭隘的专业发展基点、脱节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及低效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指出:在课改之初同步或优先改革与完善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是一项有效的实践策略,其内容包括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同步配套改革以及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的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所从教的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学校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场所。根据长春市教育局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工作是影响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 ,其劳动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而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 ,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以知识和行动两个维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从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以及体育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和终身化的层面来论述构建一条实现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类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但是目前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改革呢?从教师教育的角度、从体育教育专业的性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办学思想逐渐要向教师教育过渡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要改革。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进行分析,以求洞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培养机构改革,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体育教师;改革体育教师培养课程,逐步凸显"实践主义"取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体系,促进体育教师教育的终身化发展等内容是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可以为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改革体育教师培养机构,促进体育教师教育重心上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合理调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完善体育教师的在职研修,构筑体育教师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原有师范教育概念的狭隘性 ,教师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和教师教育体制的僵化性等日益凸显出来 ,严重制约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应着眼于革新教师教育观念 ,实现由一元封闭型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式体制转型 ,确立教师教育专业化观念 ,实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内涵及其结构,提出了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一是树立专业化信念,二是建立教师共同体,三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四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内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和重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重要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面临着专业化的问题。近年来,教师专业化也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内外的各个专家学者都对教师专业化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特点和要求出发,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凸显的培养问题,并提出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模式,以此来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整个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