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当下文学艺术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垄断了大众的文化消费。主要原因在于视像艺术的直接性,被动跟从性消费性和震惊性效果等特点,远比间接的,主动参与性的文字艺术欣赏起来要省力得多,而且视像艺术画面的震惊效果更是文学艺术无法比拟的。因为视像艺术的形象是直接的,从而给演员提供了直接向受众展示自身魅力的机会,继而引发追星效应,明显是视像艺术特有的产物。因为视像艺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从而赞成了作品的类型比,低俗化和缺少 艺术品位,所以视像艺术要提高品位,必须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艺术创造是存在于歌者和欣赏者共有的内心视像中的,而欣赏者的这种内心视像,是受到歌者丰富的内心视像的传播才能感受到的。这种丰富的能感染观众的内心视像的创造和产生,是完全依靠歌唱者运用大脑中的想象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红高粱家族》与电视剧《红高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艺术文本。电视剧编导采用以重构式为主、建构式为辅的改编方式,在大体尊重小说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叙事手段、人物形象到情节运用、人物语言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艺术重构,电视剧与小说相比产生诸多变异。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从艺术媒介本质的差异、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特长与兴趣、时代文化影响以及受众心理与爱好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5.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结合电视剧的艺术表征和创作特点,从电视剧教育的实践、人文、信念三个维度思考电视剧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努力创作出富有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的价值取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应该从价值论出发来探讨电视剧价值的根本问题。"审美化评价"是连接价值与艺术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电视剧价值问题的根源在于价值的主体性。因此,"核心价值"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策略,也是电视剧艺术生产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光色艺术是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在视觉因素上取胜的重要艺术特色,光色艺术在视觉方面起着思想内涵的象征与隐喻、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再现、对主人公性格心理及情绪情感的外在体现等所呈现出的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的光色艺术入手,分析光色对于该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朗诵过程中,如果朗诵者能抓住内心视像,让它统领语言、带动表达,就能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构建朗诵中的内心视像可以从分析作品与体验作品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作品是为了确立内心视像的主题与基调,体验作品则是为了进一步充实内心视像,提升其丰满度。  相似文献   

11.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12.
影视艺术就是用影像和声音讲述故事,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视像和声音两个信息磁道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旨和美学趣味,是每一个导演追求的目标。第五代的领军人物陈凯歌在文化寻根中充分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它们巧妙、妥贴地嵌入到视像中,成为渲染人物情绪、塑造人物性格、隐喻人物心理、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于其典范的代表作《黄土地》和《霸王别姬》中。  相似文献   

13.
工业是中国的经济命脉,而工业题材作品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各大电视剧评选中工业题材一直处于缺席的尴尬状态。电视剧《钢铁年代》在工业题材开掘方式、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兼顾市场接受与艺术法度的叙事策略等方面,为工业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4.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诞生的新型的艺术形式,是语言、图片、音频、视像、文本等多种媒介的综合,是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融合.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多媒体艺术具有主动传播性、虚拟操作性、广泛公共性、高强时效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点;随后探讨了多媒体艺术发来发展的动力,即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最后,从技术维度、思想维度和观念维度分析了多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已是一种半强制性的社会宰制,看电视几乎成为所有人必需的生活方式之一。虽然电视剧剧本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似乎成为问题,但电视剧的文学性无可置疑。因此,从文学理论的经典范畴之一的真实性对电视剧的覆盖和阐释,说明文学理论之于电视剧还是有所作为的。电视剧的真实性至少包括三个维度,即剧作家及导演所设想的真实性,演员表演的真实性,受众感受的真实性。生活真实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剧作家、导演、演员及受众,根据他们各自的人生体验及对生活的了解,体悟到的生活法则,属于他们对电视剧真实性的"前理解"。所谓的"原生态电视剧",其实也是无力于艺术提炼和艺术创造的托词和结果。当下的电视剧研究有过于形而下化的倾向,亟需获得基本的价值庇护和理论支持,而文学基本理论的介入,将有利于电视剧整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创造性地把电影化技巧不着斧痕地化用进她的小说 ,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浓郁的视像性和表现力 ,使她的小说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内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是“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许多表现手法而成的新艺术形式。”是继续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和电影以后的“第九艺术”。从结构形态上,人们把它分成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戏剧片、短剧、电视小品等类型。其中的电视系列剧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品种。它与电视连续剧一道,被称为最富于电视性的特殊体裁,是电视艺术体裁优势的集中表现。它们都是分次播放的电视剧形式,并都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创造性地把电影化造型不着斧痕地化用进她的小说,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浓郁的视像性和表现力,并使她的小说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内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特点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是戏剧和电况的本体差异造成了戏曲电视剧非代言体的叙事体裁、非聚焦型的叙事视角、连续的线性叙事结构以及逆时序的叙事方法等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