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象""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本形态研究最基本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学范畴,自古就有"言意之辩""立象尽意""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说法。在今天的图像化时代,"言""和""象"都遭遇到图像的冲击,"言"的式微,"象"的变异,使"意"成了一种无意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大力倡导"新民"说,由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国民性改造"运动,使人的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至今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透过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重新审视一代启蒙思想家的"人学"思想,它的内涵与要义、缘起与旨归、价值与局限无疑会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与未来发展提供诸多启示,也提出了极具历史意义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孙吴时期行政职能、丘的性质和秦汉以来基层官吏设置等传统的考察,认为走马楼吴简中"岁伍""月伍"是新出现的丘的管理者,二者分工不同,"岁伍"主要管理丘中的民户,"月伍"则负责土地管理,并且有时还要负责代缴本丘居民的赋税。  相似文献   

4.
李梅 《文教资料》2011,(5):82-83
本文通过对洪凌意象山水风格特征的分析与研究,论述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如何把"我""你""大地""世界"四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实现"油画本土化",成功实现艺术语言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字形的角度对周遍义的"扁""徧""遍"三个字进行了考察,揭示了"扁""徧""遍"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丁梅荣 《宁夏教育》2014,(10):40-41
本文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无得法",学生"写无章法",作文教学实效差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五到"作文法,即"心到""情到""口到""手到""眼到"。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格局,也让后世无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得益颇多。班主任亦不妨借鉴古人智慧,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时":把握教育要求的时代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天时"尤为重要。曹...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小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现象,探究"宅"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缓解小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头”辨     
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文献中有时可见"长头"一词,它实际上是5个同形词的重叠,共有"长的头部、长的前端部分""高个子""学识渊博的人""长头发""长久""经常""排行最大的""所赚的钱"等8种意义。这8种意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二、三种意义以及第五、六种意义;也可以是多词多义的关系,如第一、四、五、七、八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文侠 《成才之路》2012,(18):33-33
和谐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的最佳表现形态和最高境界,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各种要素关系和谐,最主要的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语文课堂达到"净""竞""敬""靓"四境之美,即"简约之美""竞争之美""尊重之美""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尼采作为一东一西、一古一今的哲人,二者均在理想人格建构方面即分别提出"真人"与"超人"之说,该文就二者的理想人格理论——"真人"与"超人"在其内涵及意义方面进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旨在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诚然比较庄子的"真人"与尼采的"超人"并非是笔者在这里探究的主旨,比照和探析两者的价值在于发见两位思想家的观点究竟能为当今的时代人格的塑造与建构带来多大的启迪、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词族共有五个子族,所拥有的源义素分别为"圆转义""连绵不绝义""弯曲义""断绝义""瘦长义",源义素之间存在引申关系,由此可证汉语词义外部系统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科目中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属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声乐知识,提高声乐水平,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未受过正规系统的声乐训练,因此教师应从"声"与"情"两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最基础的训练。一是要了解发声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二是要融情入声,提升艺术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触れる"和"触る"都有"触"、"碰""摸"的意思,但意义并非完全相同。二者究竟有何区别?是否完全可以互换?本文将通过对例句的分析,着重比较说明"触れる"和"触る"在表达"接触"、"触摸"含义时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博约问题存在于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博""约"的具体内涵、属性特征的当代理解及整体把握,有着理论与实践多方面的意义。在生成论教学哲学视域下,教学中的"博"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开放性,"约"具有特殊性、有限性、聚焦性。两者互动互应、螺旋交感,共同影响着教学的存在、运演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改写或操纵被合法化了,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无限发挥,从而导致翻译的失真,翻译"异"的特性也随之丧失。本文通过明末清初传教士理雅各在翻译中国儒学经典中对"上帝""天"的处理揭示了中国儒学思想并非神学思想,并且"上帝""天"更不能与"God"、"Heaven"匹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偏颇,指出以文本为依据展开的作者与译者之间对话的主体间性研究才是解决翻译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