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在各区域以及各分位点处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效果存在鲜明的区域与分布差异性.从全国范围看,政府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资助会对企业R&D支出产生杠杆效应,而对企业的研发资助则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随着条件分布向高分位点处移动,二者之间的差距将逐渐减小;三大经济区域中,政府对中西部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资助均对企业R&D支出产生杠杆效应,而仅有对东部企业的研发资助表现为杠杆效应,对中西部企业研发资助的效果要视分位点位置而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助已成为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研究基于2011—2015年中关村高新技术示范区408家高技术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依托于企业资源门槛。具体而言,只有企业资源累积跨过门槛后,政府科技资助才能对创新产出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此外,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内部研发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共同促进作用也需要以企业跨过自身资源门槛为前提。研究不仅深化了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资源与创新的机制研究,而且为政府选择资助企业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将政府科技资助对象按照创新主体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关系,侧重于对不同创新主体资助绩效的研究,并研究了不同政府支持强度下弹性系数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助都与区域RD产出有正相关关系,但是不同创新主体的弹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政府支持强度的下降,政府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科技资助与区域RD产出的弹性系数依次变小、变大以及基本不变。这一研究为政府科技经费在创新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有效促进区域RD产出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1990~2000年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对高校研发的资助将会对企业R&D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最终反映在企业减少其向科研机构委托研发的经费支出上。  相似文献   

7.
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1990~2000年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对高校研发的资助将会对企业R&D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最终反映在企业减少其向科研机构委托研发的经费支出上。  相似文献   

8.
程华  赵祥 《科学学研究》2009,27(6):862-868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引入产业间技术相近度的概念,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测度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并采用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7—2006)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自筹R&D等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溢出效应,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也存在溢出效应,而且,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中企业自筹研发资金的溢出效应;(2)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3)科技资助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溢出效应。对于资助强度大于3%的产业,政府科技资助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政府科技资助对中等资助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高资助产业。研究对我国政府制定创新资助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振兴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担负农业科技发展的重任.近年来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科技资助逐步加大,但资助效果如何至今缺乏数据研究.本文以近两年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支撑,实证分析政府科技资助对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科技资助对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促进效应明显,并以此提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资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和Hansen发展的门槛回归思路,采用2001-2008年中国大陆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存在挤出效应,资助水平总体偏低;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贡献度会因资助水平的强弱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1.
张岩  吴芳 《科研管理》2022,43(3):72-78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策有助于提升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述效应在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和城市宜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均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人才红利而非人口红利机制实现的。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政府人才政策与当地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制定或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政府科技资助是解决企业研发活动外部性问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2009-201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探讨直接补贴资助、直接税收优惠和间接税收优惠三种科技资助方式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分析知识产权、企业规模、产权类型、知识存量和R&D资本存量等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三种科技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直接税收优惠的最强,但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政府对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比对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强。对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大的企业,直接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更强,反之则直接补贴资助、间接税收优惠的更强。  相似文献   

13.
张治河  冯陈澄  李斌  华瑛 《科研管理》2014,35(4):149-160
增加科技投入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庞大的科技投入对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到底如何?不同的投入形式和途径带来的结果有何差异?本文以专利申请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要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科技投入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仿真模型。通过Vensim PLE软件对系统内科研资金、人员和政策的变动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三大科研主体间资金和人员流动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揭示了不同形式和来源的科技投入对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途径和效果。研究发现:(1)科研资金在配置过程中向高校流动,科研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向高校和企业流动更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2)从科技政策来看,加大教育投入和专利保护强度都能有效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立足竞争情报的分析视角,通过收集和深入研究近年来美国政府部门、国会、智库、产业界出台的诸多深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政治言论、研究报告,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科技战略与政策等,旨在挖掘辨析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深层思想的变化路径.研究表明,美国针对中国的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单纯的"遏制与对峙"发展到"关注与反思",再到目前的"融合与共生"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术界以政府科技投入私人价值实现研究为主的现状,对三维价值实现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政府科技投入双重价值实现模型,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难以直接评价的问题,引入相关性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的公共价值溢出高于私人价值溢出,政府对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物品支持回报最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公共科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时公共科技管理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共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制度、扩展与完善公共科技转化途径、发挥工程中心在公共科技的作用、从公共科技角度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公共科技中的作用等,提出若干视角独特、颇具新意,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的剖析,总结了ITRI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主要原因,认为政府的积极扶持、清晰的目标定位、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坚持公益性导向是其主要经验特色。相比较而言,大陆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存在一些问题,ITRI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动工研院建设的机制设计对新兴产业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生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本文在对科技评估的几个易混淆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属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将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生产力划分为科研基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转化效果三个子系统,对十五期间国家属农业科研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科研机构划分为综合优势型、研究主导型、技术开发型、经营主导型和相对劣势型五种类型,最后针对每种类型的科研机构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政府进行科技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建中 《科学学研究》2012,30(12):1795-1801
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政府和公众都期望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有更多的贡献,要求在科技项目的评议中考察对社会的影响等相关性内容。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首的科研资助机构率先对评议准则进行了修改,将同行评议扩展为价值评议(Merit Review)。本文以美国NSF的价值评议要点及科学家对此的争论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科研资助机构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能源部(DOE)、欧盟框架计划(ECFP)等科技项目评议中有关社会影响方面的评议准则的内涵,对评议专家的要求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目前科技项目的评价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科技投资:理论、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提出一个能够涵盖科技投资各种具体形式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中国科技投资体系的建设进展和主要问题,提出若干方向性的创新建议。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落脚于科技投资不同性质支出的构成及经济涵义;对科技投资具体实践的评述则包括政府科技投入(税收),以及科技金融结合的几个主要渠道:创业风险投资、银行科技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保险信托等。除了分析科技投资的内在机制之外,本文还特别强调要注意若干重要外部因素对科技投资的负面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