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欧阳卿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12-118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澳门在区位人文条件、经济制度、粤澳合作及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制约其科技创新发展.据此,提出澳门应加大政策支持、提高高校院所科研能力、做大做强在澳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和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力争打造成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同时,提出广东进一步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合作机制、与澳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与科技基础设施、强化与澳门科技人才交流、构建与产业优势相互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等,粤澳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为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开放性的共享平台。其目的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科技引领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建设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大意义与国内外科技创业公共平台研究及建设现状.重点剖析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机理研究,包括运行机理、运行原则、建设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已成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广东目前仅有4家省级农业领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相对滞后。分析广东农业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基础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建设路径模式、明确和放宽相关认定标准、推进专业化与特色化发展、建立对口帮扶机制、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以加快广东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不仅有利于整合和提高陕西丰裕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益,释放其强大的创新能量,而且有利于为全国统筹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积累经验,探索新路。其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强化政府调控和市场的协同作用;以军民结合促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内军工科技资源;以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牵引,快速整合优化区域科技资源;以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为科技人力第一资源和科技财力保障资源等提供良好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原始创新策源地,是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是科技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为其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和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脉络,然后对比分析国外典型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建设大型科技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也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具体含义及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加入科技合作联盟的行业领域与高科技企业的科技合作经验和模式,为广东省内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整合科技资源,建立高效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6-16
十年来科技平台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是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支撑自主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记者日前从科技部获悉,2002年起,科技部遵循"整  相似文献   

9.
首先界定了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内涵;其次,分析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外部环境及基础条件,发现广州面临世界各大城市加快创新布局、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广东迈向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的外部环境,具备较大的城市规模、较高的发展水平、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中等的研发投入强度等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应发挥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思维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技术,是用于科学、技术和产品战略性规划的方法。技术路线图过程能加速新产品开发。主要讲述技术路线图的定义,技术路线图过程以及它们对政策的指导意义,对沟通机制的帮助,并说明了技术路线图是公司保持持久优势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最后还就培养技术路线图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已经从生产的国际化到经济全球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到科学技术全球化。全球化正在迫使政府和公司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他们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先顺序、投资和R&D管理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竞争?什么时候开始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跨国公司合并和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议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未来研究、长远的技术展望越来越成为各国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重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乃至制定  相似文献   

13.
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由于来源不周,因而这两种技术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特征。而我国学术界对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存在很大误解,这种误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与改进式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资源和技术基础的特性,“引进一吸收—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常见模式。在此,对Cohen和Levinthal及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理论观点进行了对比和整合,提出了一个四维度的吸收能力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吸收能力为核心,包含权威执行力、组织问合作以及制度保障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改进式创新分析模式,结合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的“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技术”这一创新实践,解释了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践"开始作为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被确立了起来.这种确立表现了进入到哲学视野内的技术获得了它的基础.但是,对这一确立的过程和基础本身却缺乏必要的反思.主体间性实践概念取代原先的纯主体实践概念是实践本身所出现的转变,对技术的理解开始确立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多Agent技术的背景、概念及体系结构,着重分析了Agent的结构,说明了多Agent系统中的各Agent之间用来进行知识交互的通信语言,最后列举了多Agent在部队作战仿真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做出越来越突出贡献的今天,几乎没有人再怀疑技术进步对山区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许多人对将高新技术引进山区仍顾虑重重。因为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人们往往认为常规技术的引进已足以满足山区的需要,没有必要急于将高新技术引进山区。事实是否如此呢?太行山区运营较好的民营高科技农业企业天公集团从事山区开发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高新技术在山区发展的光明前途,初步回答了人们关于高新技术是否有必要进入山区,采取何种形式介入山区开发等种种疑问。1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是山区开发的…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技术创新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是当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论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内涵、规律和相互关系,及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资的技术引进与中国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一种主要方式,因而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本文在分析技术引进的基本情况和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基础上,研究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特别探讨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对中国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