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技术的两个来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即感性知识,这类知识叫做经验;另一类是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认识,即理性知识,这类知识叫做科学。人类在这两类不同知识的基础上分别创造发明出两类不同的技术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由于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来源或基础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本质差异。搞清楚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差异,对我们当前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的技术经验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新创企业获取、转移和有效利用技术知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从创业者技术知识转移出发,分析了创业者的先前技术经验对创新活动的周期和集中性的影响,并运用美国"创业动态跟踪研究"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有先前技术经验的创业者创办企业的创新周期短,创新集中度高.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经验——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和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工业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经验主要在于拥有完善的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制定计划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积极推动技术开发应用的多方合作、政府投入巨资支持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通过借鉴上述经验提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推广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市先进制造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和机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以“关系”性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一种研究,目前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笔者欲从学科之间的相似性问题入手,谈谈对STS学科的体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大体系,各有其研究重点及表现特性。然而,两大体系的诸多学科之间有许多问题却具有相似性,琢磨回味,常让人忍俊不禁,生出许多遐想。列举数例如下:1、物理化学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电流短路———人走捷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引进国外智力,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引进国外智力对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慧君  徐戈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33-1042
基于我国高校与企业间的专利许可数据,本文研究技术成熟度、校企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校企合作经验如何影响高校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当商业化高校的技术伴随着高风险时,企业承诺投入必要资源的意愿降低。本研究认为,合理的许可合同设计是高校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之一。排他性许可作为高校创造共同承诺的机制,能够减轻技术不成熟、地理距离劣势和缺少合作经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激励企业投入互补性资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成熟度越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越少,高校采用排他性许可的倾向越高。同时,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技术成熟度减少高校进行排他性许可倾向的关系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制造业高技术化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主要是制造技术领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构筑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趋势。然而在我国,由于特殊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片面追求现实效益的利益驱动,目前的科技发展已经较为显著地显示出技术领先、技术主宰的特征。人们热衷于能够带来眼前现实利益的各种高新技术,对于作为技术长线支撑的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越来越缺乏耐心和兴趣。这一现象不仅表现在各种科研立项的取舍上,甚至也明显地反映在高考填报志愿的热点转移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那种争相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潮,已经被今天竞相报考工科热门专业的浪潮所淹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不再受到青睐,电子、化工、计算机等应用性学科成为今日多数学子的主流选择。可是,稍有科技管理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这种趋势的演进,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促进市场层面的科技进步,但若任其发展,则可能对我国科技的持续进步形成阻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劲不足。对此,我们在保持清醒认识的同时,有必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设厂必然会产生技术溢出。文章就跨国公司技术溢出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给出了技术溢出机理的形象化模型,而且在概念界定上对技术溢出负效应和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区分。最后,作者提出相应对策,指导中国企业尽量扩大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自主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技术路线图和技术路线图思维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战略决策技术,是用于科学、技术和产品战略性规划的方法。技术路线图过程能加速新产品开发。主要讲述技术路线图的定义,技术路线图过程以及它们对政策的指导意义,对沟通机制的帮助,并说明了技术路线图是公司保持持久优势的思维方法和工具。最后还就培养技术路线图思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已经从生产的国际化到经济全球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到科学技术全球化。全球化正在迫使政府和公司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他们在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先顺序、投资和R&D管理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竞争?什么时候开始合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跨国公司合并和各国政府间的多边协议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未来研究、长远的技术展望越来越成为各国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重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乃至制定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与改进式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资源和技术基础的特性,“引进一吸收—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常见模式。在此,对Cohen和Levinthal及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理论观点进行了对比和整合,提出了一个四维度的吸收能力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吸收能力为核心,包含权威执行力、组织问合作以及制度保障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改进式创新分析模式,结合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的“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技术”这一创新实践,解释了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实践"开始作为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被确立了起来.这种确立表现了进入到哲学视野内的技术获得了它的基础.但是,对这一确立的过程和基础本身却缺乏必要的反思.主体间性实践概念取代原先的纯主体实践概念是实践本身所出现的转变,对技术的理解开始确立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多Agent技术的背景、概念及体系结构,着重分析了Agent的结构,说明了多Agent系统中的各Agent之间用来进行知识交互的通信语言,最后列举了多Agent在部队作战仿真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的技术引进与中国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一种主要方式,因而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本文在分析技术引进的基本情况和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基础上,研究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特别探讨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T—plan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流程,讨论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捉市场机会,解决知识储备、资金储备不足、创新链条上正确定位等问题。在探讨了T—plan技术路线图的发展趋势探讨,阐述了制定T-plan技术路线图对中国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做出越来越突出贡献的今天,几乎没有人再怀疑技术进步对山区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许多人对将高新技术引进山区仍顾虑重重。因为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人们往往认为常规技术的引进已足以满足山区的需要,没有必要急于将高新技术引进山区。事实是否如此呢?太行山区运营较好的民营高科技农业企业天公集团从事山区开发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高新技术在山区发展的光明前途,初步回答了人们关于高新技术是否有必要进入山区,采取何种形式介入山区开发等种种疑问。1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是山区开发的…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技术创新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是当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论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内涵、规律和相互关系,及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把自然辩证法学科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的调整过程称为"第一次调整",主张要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调整为"科学技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论述了需要解惑的若干认识问题,初步建构了"科学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