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高等院校高比例地聘请非全职教师的做法,启发国内高职院校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然而,通过对加拿大3个省各一所社区学院的重点调研和分析发现,其聘请非全职教师也有一定的比例限度,并且与其特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学校的办学环境紧密关联。国外高校的“非全职教师”,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国内一般意义上的“兼职教师”,需要对国内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的比例要求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信息工程学院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活力最强的二级学院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70多人,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占78%,副高以上职称占30%以上。长期聘请20余名IT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担任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工作。2008年,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项目教学团队获“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院重视教学改革。与企业深度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无缝对接,学生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情感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使学生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一个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4.
工科院校在强手如林的今天,与综合大学,财经院校同台竞争举办这门类专业起步晚,无品牌是必须正视的现实,通过深入分析,在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对经济门类专业提出的旺盛市场需求奠定了市场基础,起步虽晚,但队伍的知识新,观念新,从而可形成“后发制人”优势,关键是要办出自身特色,工业院校组织部分综合大学,大量财经院校有一大办学优势,就是有一个工科办学平台,用好这个平台对形成办学特色十分重要。为此,要树立开放办学的观念,应要注重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尤其要大力倡导“压缩式”联合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质量最终决定于教师,学校要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在考虑如何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之前,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培养教师,如何培养能够完成树人大计所需的高质量的教师。本文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的要求、师资团队的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依托行业优势培养“三创”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石油院校依托石油行业优势,通过在油田现场建立实习基地,聘请兼职教授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等途径培养“三创”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战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情感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使学生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一个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开放办学和网络教育较普及的教育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英语教学的实用能力,首先,应做好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其次,从“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的转变;正确引导学生面对考试,改变“哑巴英语”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筠 《继续教育》2007,21(9):28-29
近年来,化工、冶金等行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本科院校培养出专业技术知识扎实且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本文提出将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议题应用于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改革方案和相应措施,研究成果必将对全国同类专业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议高师音乐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艺术课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摇篮的高师音乐教学也应顺应其变化,在课程设置上符合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要求,注重师范性,加强教学法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主体性哲学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现实特性,可以看出其主体性高扬与缺损的明显特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又有鲜明的"名师"情结;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对理论存有"敬而远之"的矛盾心理;具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但缺乏长远发展的内驱力。鉴于此,中小学骨干教师应正确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对象"的关系、"我"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起自身完美的主体性,促进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31所中职学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实习指导教师明显短缺,缺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难;部分教师未达到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对此,应建立健全中职师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学历层次水平;调整职技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4.
个案调查发现,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挖掘不足、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农业类院校应依据教师职业期待、发展兴趣等,确立阶梯培养计划,完善培训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落实,加大对教师教学的督导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小学教学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学规律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专业成长既需要外力助推,也需要内省式自我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依然存在发展目标功利性较强、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弱、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欠缺以及反思教学与行为转化意识欠佳等问题。原因在于名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历史文化、教师自我理解与身份认同、实践共同体的共建共享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需设定"以师为本"的培训设定、构建"需求为基"的培训内容、创新"多元参与"的培训方式、实施"行为导向"的培训评估。未来的中小学名师培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培养目标由"外促"到"内生"、培养方式由"共性"到"个性"、培养内容由"反思"到"建构"、培养价值由"个体优秀"到"群体共生",进而促进中小学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护理类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教师总体数量少、高学历比例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认定标准模糊、管理涣散等问题,中职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严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校内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外引渠道,完善“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障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师范生教育素质的保证。师范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认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切实建设一批稳定、条件优异的中小学校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学习、科学研究的基地和推广科研成果,先进教改经验的“实验田”,以保证师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专家型教师的个人品牌是由新见、特长和风格等主要构件组成的,它不同于普通教师和一般意义上的优秀教师的个人特点,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树立个人品牌,是中小学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教书育人、专业发展、自我实现和发挥作用的需要,应成为培养的目标取向。高校承担中小学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可通过导师制、完善知识结构、开展专题研究、发挥主体能动性等培养途径,以促进培养对象个人品牌的树立。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教学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文章从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出发,提出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主要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专任教师学历偏低、结构欠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相应培训滞后等问题。改善师资队伍,需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寻求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