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 写诗绘画,讲究含蓄,写散文也讲究含蓄. 含蓄,就是把浓重的韵味藏在字里行间,把主题思想储存在整篇散文之中.所谓含而不露. 散文作者,都忌讳露而不含,总是尽力把散文写得深蕴隽永,让人家读起来,觉得有余味,所谓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这便是画外有画、弦外有音的艺术表现力. (二) 夏衍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野草》,是一篇只有七百多字的散文,通过自然界中种子萌芽的力  相似文献   

2.
散文的语言应该是很讲究的,且不说当作诗去写的诗化散文,就常见的抒情散文讲,其语言应该洗炼、清新、蕴蓄,是韵味醇厚、平易流畅的文学语言。最忌的是语言粗糙罗索,章有剩句,句有剩字,不含蓄,少情韵,这也就难以令人读后去咀嚼回味了。语言讲究的散文,也属于可读性强的散文。它通过语言传达感情,能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交流在一起。就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来讲,对读者也是有良好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吸引读者,能感动读者。但是,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当我们在完成自己的文章时,是否能被它打动呢?假如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吸引他人? 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新兵,近年来,我陆陆续续在国内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其中有散文、小说,也有消息和通讯。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两篇,一篇是通讯《心灵的震撼》,一篇是人物专访《面对李威》。 对于这两篇文章,我都是在做了大量采访工作之后才下笔的,并且几易其稿,写到高潮之处,禁不  相似文献   

4.
高明的摄影师,大都善于抓取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或感情的镜头,善于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典型事例,将其拍摄下来.使读者从这一个画面(或照片)中,领略其丰富的生活或社会内涵。写人物的散文亦应如此。作者应善于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格、能力和性格的事件和细节,加以描绘,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写人物的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故事情  相似文献   

5.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6.
在散文的写作中,常常见到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和衬托手法来抒写胸臆的。先谈谈象征手法。作者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借助于客观景物,就一般情况讲,作者从自然界某一特定的具体景物中获得启示,展开想象,把思想感情隐匿有一种形象之内,如高山,巨石,树木,花草,风雨,雷电,江海,河流,等等,使内情与外物达到完美的结合。运用象征手法,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形象地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从艺术境界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吸收到某种积极的影响,或者说感受到了散文中所包含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7.
闻荟 《编辑学刊》2011,(2):66-70
本刊2011年第1期,刊有闻荟先生的《路灯下的杂货摊——编辑语文三百题(一)》。读者肯定了此文的实用价值,但也认为文章的题目过于"含蓄",且放在"编海拾贝"一栏,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编辑部研究以后,决定接受读者的意见,自本期起新辟"编辑语文"一栏,继续刊登闻荟先生的文章,请读者朋友惠予关注。闻荟先生委托编者代为转告,凡发现本栏文章有不妥或不周者,望能随时见告,以便订正。作者和编者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8.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辞典》)。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著名记者白夜说:“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中非涉及不可。当然,短短的新闻也可以给读者一种意境”(《新闻战线》1982年第7期)。意境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探寻新闻色彩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讲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境是美学思  相似文献   

9.
对于散文要写人,有人以为不然。不是说“散文要散”吗?它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远接千古,近摄眼前,大至山海,小至虫鱼,不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敷衍成文,何必硬要去写人物呢? 是的,散文是种很自由,很灵活的文体;散文不一定非写人物不可,象巴金的《海上日出》、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日出》,都不曾写出什么人物,但没有人会说它们不是散文中的珍品。既如此,那么笔者为什么要强调散文去描写人呢?这是因为纵观当前的散文创作,写人的并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余地的散文不多,未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了事。其实,散文写人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左传》就是以善于写人见长,往往着墨不多,就勾出鲜明的形象。司马迁笔  相似文献   

10.
如果让一个擅长写散文的作家去写人物通讯,一般说来,他的感情色彩、景物描写都可能显得细腻、逼真,比之通常新闻作品中粗线条的勾勒,更使人觉得亲切和深刻。著名作家碧野的名作《汉江上游丛山间——初访治山英雄高华堂》,就具有这种特点。有的新闻类书籍的编者,把它编入新闻通讯选之类的集子,视它为优秀的通讯;有的文学书籍的编者,又把它视为优秀的散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它是作家写的新闻,新闻中融进了更多的文学色彩,使用了更多的散文笔法。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中的人物和对话,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专写人物的散文,有扼要的故事,连贯的情节,紧凑的对话.不专写人物的散文,人物时出时没,有的有一定连贯性,前后呼应,有的则一闪即逝,前文中出现了,后文中不见了,对话也极其简洁. 写人物的散文,在艺术手法上是多种多样的,有故事情节可以写人物,无故事情节也可以写人物.有对话可以写人物,无对话也可以写人物。无论运用哪种艺术手法,都是在着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一、没有情节有对话《落花生》(许地山)只有七百余字,可说是短散文了。全篇有五个人物说话,爹爹、妈妈、姊姊、哥哥和我——作者。爹爹说话出现四次。每个人物的话都非常短,都围绕着花生的好处,话讲完了,全文也结束了.只是爹爹的话通过花生的好  相似文献   

12.
难字有两类:一类是不常见的冷僻字;一类是虽然常见却时常要读错的字。这两类字报纸上都有,一般见于人名、地名、文物名、专门术语、文言词,以及文言成语的用字等。这些字在报纸上出现的时候,最好加上注音。这样做对于读者有很大的方便。有人认为这种办法可以行之于识字较少的少年儿童们看的报刊,如《中国少年报》《小朋友》等,或初识字的人看的通俗报刊,而不必用于一般的报纸,因为一般报纸的读者,识字总在五六千左右,看报不会有多少难字了。其实并不如此。五六千字以外的冷僻字在报上用到的还不少,五六千字以内的容易读错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同其他文体的标题不同,它不仅要揭示新闻的重要内容,还要诱发读者的感情,以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促使读者乐于读下去。笔者认为,这样的标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征: 1.含蓄美: 一些新颖别致的新闻标题,它们有的借助修辞格,如用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有的引用古诗词、名句或成语典故;有的用歌曲或影视剧名作新闻标题,含而不露,意境无穷,耐人寻味。例如:①《夜幕下的嘣嚓嚓》(《辽宁日报》1990.5.26) ②《三百六十五里路《(《鞍山日报》1990年7.12) ③《窗口里吹来太湖的春风》(《文汇报》1990.7.4) 例①用“嘣嚓嚓”代替跳舞,例②用歌名作标题写一个工人作家成长过程;例③写无锡火车站文明服  相似文献   

14.
梁衡 《传媒》2002,(5):29-30
问:梁衡老师,欢迎做客我们《读书新体验》。我们一般的观众知道您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晋祠》开始的,的确,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游记散文的精品,您是从这篇文章才开始步入散文创作的吗? 答:不,我在这之前还发表过散文,第一篇散文是1971年,题目叫  相似文献   

15.
新闻阅评     
作者编者应切实对读者负责年内阅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报纸副刊,多次发现知识性差错,兹列举于下:2006年12月,重庆某报副刊刊登了一篇名字叫《澳洲悭水》的散文,文中把十九世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说成是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笔下"。更有甚者,这篇散文不久之后竟原封原样在中央某大报《国际副刊》中刊出,可能是作者一稿多投,只不过题目改成了《于细微处见惜水》。差错之处未改。  相似文献   

16.
近见一张农村报,在《新奇事》的栏目里,刊有一篇《大蟒给人当“保姆”》的文章,稿子介绍说在巴西有很多家庭养着大蟒,用来照管小孩。为了吸引读者,编者还插了-个图:一个黑色大蟒改变了本性,和一个幼儿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姑且不说这个题目恰不恰  相似文献   

17.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文体,即抓住人物或景物的特点,作扼要的描写。丁玲在散文中写人物常常运用这种手法。《彭德怀速写》写于1936年12月,是她刚刚到达延安时候的作品。 这篇散文只有700余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用三分之二的文字,通过描写彭德怀与下级的关系和与老百姓的关系,来刻画人物的。这些关系的描写放  相似文献   

18.
闲读偶记     
宗璞:《铁箫人语》 《铁箫人语》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宗璞的散文选集。这是我所见到的宗璞散文的字数最多的选本。宗璞散文,产量并不大,佳作却很多。不像有的散文家,连篇累牍地发,一本一本地出,读者记得的篇什却极少,甚或没有。 我读宗璞散文,有两个明显感觉,一是感情真,二是语言美。 情是文章的根。无真情实感,作品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徒有一堆文字,其实是死的。时下常见一些文章,虽有千言万语,一眼便能看出,作者是在说假话,是在唬读者。笔下的东西,并不是他心中的东西,或者说,他心中并没有东西,只有一些空泛的辞藻。读这样的文章,是活受罪。宗璞的散文,俱是有感而发,“为情而造  相似文献   

19.
《中华读书报》上有一份关于读者买书的调查统计表 ,题目是“哪些因素在决定读者买书” ,影响程度分别是“最”“很”“比较”“有点”“一般”“不太”“很不”。这份调查的结果契合很多买书人的心意 ,从中可以看出 ,读书市场、读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正在呼唤着编辑意识的进一步成熟与更新。作为一名读者 ,我在买书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支配 :一是专业的需要。由于长期不断地关注这方面的书 ,对有关研究的新动向和出版的新书相对比较了解 ,对作者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所以易于把握 ;二是一般性阅读的需要。购买这一类书通常比较谨慎 ,我会从很多渠…  相似文献   

20.
线索安排对于具有传统散文特点的《聊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凡散文所具有的安排线索的方法,《聊斋》基本都有,而且都有精妙之处。开篇的《考城隍》就是常见的以某一事件作为贯穿全篇线索的篇章。在这一类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