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保税是微观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宏观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2011-2018年224家重污染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在考虑环保税滞后效应的前提下,检验了环保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绿色创新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环保税通过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且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样本中.进一步检验表明,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环保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针对此,文章提出改进环保税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差异调整环保税税率,适时调整不同地区的环保税政策,以及从整体上统筹规划环保税税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21,(1):104-109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营造居民宜居环境,但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开始施行,结合雾霾严重的邢台市2018年环保税征收情况,基于开征前后的AQI指数及各构成要素指数,运用连续变量的统计推断方法来验证环保税的污染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环保税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是异质的,邢台市PM_(2.5)浓度、PM_(10)浓度、SO_2排量和NO_2浓度都特别高,但开征环保税仅对SO_2污染物的治理有所体现,邢台市2018年年底空气质量指数相对于开征环保税前未发现明显改善。因此,应执行最优税额标准,实行税负递加制,同时拓展征税范围,改进征税方式,使之能有效治理空气污染,实现绿色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开征生态环保税的必要性分析,在吸收西方国家生态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谁污染谁买单"的原则提出每个家庭都应成为生态环保税的纳税人,希望国民家庭个人除了倡导节能节水等低碳生活外,都要积极支持国家生态税收的建设,以实际行动成为低碳家庭。并呼吁政府应更新观念、从自身做起,清洁廉政节约资源,用好纳税人的钱,更好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税收制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如排污收费制度立法层次低,征管不到位,征收不规范,对拒缴和挪用的处罚力度不够;相关税种环保因素少,难以发挥生态功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窄、税额和计税依据不合理,消费税整体协调性差等。作者通过对美国生态税收政策包括其类型与税率、主要税种及其生态税收优惠政策——如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税式支出的全面介绍和分析,提出在中国开征环保税(包括普遍征税、污染排放税和污染产品税等)、同时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方式、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建立成本测算与效益分析机制、给予地方税收优惠适度的管理权和立法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总分性提问。就是所提的问题,既有总问题,又有分问题。总问题,是分问题的概括,并且包涵了分问题的全部内容。分问题,是总问题的具体化,是通向总问题的桥梁。一些教师,所以对学生“启而不发”感到苦恼,恐怕是他们提的问题不完整,不严密。就是说,他的提问,往往只有总问题,没有分问题。由是观之,所谓“启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学以问题作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进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崴 《教育研究》2005,26(7):25-28,43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问题或成为问题的教育管理现象。根据教育管理问题的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把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分为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常规问题与革命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真问题,不要研究假问题。我经常参加一些开题论证会,在开题论证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志提出的已经被立项的课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和假问题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什么叫真问题?什么叫假问题?我认为真问题和假问题的根本区别在于:真问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抽出来的,假问题是在逻辑上推演来的。假问题是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推演出一个所谓的问题来,然后去解决。而真问题是从实践当中归纳出来的。一个是演绎法,一个是归纳法,我赞成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用归纳法。也就是说,问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教育现象做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生有问题才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不是为问题而问题,而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学生不会才体现教师的价值,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绪贵 《教师》2010,(16):18-18
伴随教育体制的变革、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基于问题解决的“问题管理”也就应运而生。近年来,湖南省吉首市第二小学从问题人手,以问题为中心对学校实施管理,我们称它为“问题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问题管理的基本流程是:问题征集、问题整理、问题征解、问题论证、问题管理、问题管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解决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校情境下的问题大部分是良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大多是非良构问题。解决良构问题的程序是激活图式表征问题,搜寻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结构性知识与具体领域的知识是解决良构问题的主要成分。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过程包括了解问题的陈述,确定问题是否存在,确定问题的本质,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识别与澄清不同的看法,生成与选择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与实施解决方案。认知的调节、认知观和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均是解决非良构问题的关键因素。总之,在问题本质、问题解决过程和问题解决成分三个方面,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存在看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学生基于"问题"来开展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从教学实际来看,尊重发现问题的权利,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培育发现问题的方法,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青年问题是指青年这一群体在成长即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在心理上和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种种矛盾及对自身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青年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从个性心理到思想价值观,从婚恋就业到人际关系,可谓问题重重,如个性缺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代沟问题、思想价值观问题、能力素质问题、婚恋就业问题、犯罪问题等。理论界、舆论界特别是教育界,以青年问题为焦点的讨论此起彼伏。为解决青年问题,社会作了极大努力。然而一代青年的问题尚未消解,新一代青年的问题却又产生。青年就是问题,这是社会对青年的总体印象。即便不是问题青年,青年也是问题,这似乎具有普遍意义,正如矛盾普遍存在道理一样。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不可怕     
《当代教育论坛》创刊号上,张作功同志在《卷首语》中提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了!诚哉斯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重,这是不争的事实。愚意以为,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必然出现诸多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问题不在于是否有问题,而在于我们不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抱着鸵鸟政策,一头扎在纷繁的事务中,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唐意容 《中学文科》2008,(4):103-104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呢?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人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问题课型”或“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进程需要借助合适的问题来推进。问题应该具有情境性、挑战性和生长性这三个主要特征。课堂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的真问题,即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能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并且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搭建教学框架,交代问题背景,明确问题指向。  相似文献   

17.
问题不可怕     
《当代教育论坛》创刊号上,张作功同志在《卷首语》中提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了!诚哉斯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重,这是不争的事实。愚意以为,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必然出现诸多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问题不在于是否有问题,而在于我们不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抱着鸵鸟政策,一头扎在纷繁的事务中,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吴康 《太原大学学报》2007,8(2):132-134
“三农”问题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全局性的系统问题,甚至连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分别都是由系列问题组成的问题组。“三农”问题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生把心中的问题作为一种财富存入问题银行,问题银行便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通过实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需要进一步辨认的问题,有应该合并的问题,有探究失败的问题,有探究成功的问题,也有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若能及时得到解决,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又把农民问题推到了更加醒目的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系列问题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名言精辟地概括了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中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深入拓展对农民问题的研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诸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素质问题,深化农村改革问题,农村社会组织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民物质利益问题,农民数量问题等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本文拟就农民素质问题结合农民问题的其它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