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前期东都洛阳中央职官的称谓大致发生过三次变化。东都建立之初,东都职官一般在官职前加“都”或“东都”等字样,这时的东都中央机构多是实职,由于皇帝来往于两京之间,洛阳需要管理宫室、廨署的事务性官员,同时由于武则天为摆脱李家王朝的影响而久居东都,所设机构自是实职。武则天退位后东都职官一般称“留司”、“留台”,因中宗即位后,政治基点仍立足于长安,武则天留在洛阳的那套机构就成了留守性质。天宝以后,东都职官一般称“分司”,这时皇帝不再光顾东都,洛阳的中央职官只是长安的分设机构,成了安排闲散人员的地方。东都职官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东都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的脉络及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洛阳政治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晓龙 《语文知识》2006,(11):38-38
晚唐诗人章碣这首七绝.妙用隐喻,颇为新巧。诗的头两句写居住“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打扮.登上高台.等待皇帝临幸:她们那新月一样的眉都紧锁着.为什么这样神情黯然、满怀怨恨呢?后两句作了回答——原来她们知道,即使皇帝从长安东巡到洛阳来.也是要领着他的“美人”的.她们企盼临幸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宫怨”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3.
曹丕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大有深意。若检索曹魏兴起之历史,则五都仿如曹魏走过的五个脚印。一言蔽之,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汉亡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宇之都。  相似文献   

4.
<正>都说曹操是个奸雄,擅用心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且让我举一个例子说说。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一生命运坎坷,先是被董卓挟持,后来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他逃出长安,想去东都洛阳。来到安邑(yì)县时,窘(jiǒnɡ)迫得连衣服都破旧不堪,没有粮食,只能  相似文献   

5.
李渊与武则天都是天国皇帝,他们的建国立都方式存在着众多共性。这两位帝王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和后半叶,分别在长安和洛阳对前朝构成都城的重要元素,诸如三大朝、宗庙、社稷、中央衙署及陵墓区等场所和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易,使其在礼制上和政治上符合新王朝的需要,同时,也使这些改易后的诸元素成为新国家新都城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公元25年六月,刘秀即皇帝位,其后坐镇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指挥围攻洛阳的战斗。十月,守城将军大司马朱侑举城投降,刘秀“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因汉为火德,忌水,故改“洛”为“雒”。从光武帝定都洛阳至献帝迁都长安,洛阳为都共历十二帝196年。  相似文献   

7.
六至十世纪中国都城东渐的经济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西周、东周直至隋唐之际,中国都城呈现着忽东忽西的不定格局。特别是北周隋唐时期,尽管长安是京师所在,但同时又以洛阳为东都,帝王屡屡东幸甚至久住洛阳,长安和洛阳成为地位相埒的东西两京。但是自唐玄宗以后帝王再也没有东幸,自五代以后长安再也没有成为都城,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迁都洛阳,是武则天夺取和巩固权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关陇势力在长安根深蒂固,迁都洛阳是从政治上摆脱关陇集团控制、壮大山东势力的关键;其次,长安已失去了唐初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而洛阳在军事上的地位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再次,自东汉以后,关中经济屡遭破坏,长安供给又不能保障,而洛阳却拥有经济之利。  相似文献   

9.
崤函古道是西起长安、东至洛阳的古代官道在古陕州境内的总称,是西京长安以东,东都洛阳以西的屏障和门户。我们的先民们从崤山峡谷中开辟的崤函古道,成为历朝历代"襟带两京"的锁钥,是自古以来中原通关中、达西域的咽喉要道。无论称雄关中或入主中原,崤函古道都因其险固和交通之难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99页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规模宏大 ,人称东西二京。”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对应记忆 ,可改为 :东汉都城洛阳和西汉都城长安 ,人称“东西二京”。东西二京当对应洛阳长安$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11.
尹湾汉简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所记载的兵车器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弩是汉代技术最先进、用量最大的主力武器。西汉在长安和洛阳、北边郡、内郡都建有储存军事装备的武库,直属中央管辖。集薄所记武库是西汉政府建在内郡的直属中央的国家武库。西汉武库不仅有充足的经济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同时还有军事博物馆的功能。西汉对中央和地方武库的严格掌控,是皇帝独占武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弱化地方势力、防止民众谋反、强化中央集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东都分司制度的渊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以洛阳为陪都 ,由于其位于长安以东 ,故又称东都。所谓分司官 ,就是指在陪都另行设置的一套中央职官体系。早在西周时 ,洛阳就已经是陪都了 ,当时是否设有分司机构及官员 ,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新莽统治时期仍然将洛阳作为陪都 ,王莽曾说 :“昔周二后受命 ,故有东都、西都之居。予之受命 ,盖亦如之。”① 既然是陪都必然有相应的机构和职官设置 ,与西周的情况一样 ,其详情不见于文献记载。洛阳作为陪都并明确设置有分司机构和职官的时期 ,应是北周统治时期。北周灭亡北齐统一北方后 ,至周宣帝时 ,遂以长安为西都 ,洛阳为…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2009,(24):37-37
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回到长安以后,皇帝给他们接风洗尘,顺便论功行赏,没想到却在庆功宴会上发生了争执,因为他们都想要争个头功。  相似文献   

14.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对于五代的帝陵,史学界未见有过系统的研究。根据文献记载,五代之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并有七位皇帝葬于洛阳。五代时期又有十国,史言南唐后主李煜和后蜀后主孟昶死后也都葬于洛阳。然而,由于历史及人为等原因,多数陵园荒废、位置难辨,因此有目的地对洛阳五代帝陵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研究洛阳五...  相似文献   

16.
<正>黄巢攻陷长安的时候,韦庄也在那儿。他为了应考而来,而且已经来过多次了,都没考中。长安很乱,杀人放火的事情无日不有,逃亡是唯一的要务。韦庄带着一家先东奔至洛阳,在那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秦妇吟》,这是整个唐朝最长的一首诗歌,共一千三百八十六个字,超过了白居易  相似文献   

17.
唐代五都交通圈是指以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江陵等五个建过都的城市为中心的、以五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为联接的文人行旅圈。它作为一个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唐代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唐代交通的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涵盖了唐文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体现了各地文学的主次轻重,能够显示出唐代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都市、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唐代不同地域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单边假设检验的原假设与备择假设选择问题上,不同的选择方式将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文章基于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的度量给出了正态总体单边假设检验问题原假设与备择假设选择的一般准则,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的单边假设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天,某个皇帝,他想让人们回答三个问题:1.什么时间是最重要的?2.工作中谁是最重要的人?3.什么事情最重要?皇帝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会得到极大的奖赏。很多人都进宫回答这三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皇帝对他们的回答都不满意。经过几昼夜的思考,皇帝决定访问山上的隐士,听说他是很有智慧的人,皇帝想向他提出这三个问题。他听说隐士从未离开过山区,他周围只有穷人,他拒  相似文献   

20.
三都东汉时的“三都”是东都雒(1uò)阳(今洛阳市东北),西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南都宛(今河南南阳市)。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今太原市),京都长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