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造业是各国或地区工业化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该文基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以淮安市制造业的发展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状况,并通过实证分析找出了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如珠江三角洲的玩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如美国通用公司在中国上海建立分公司,中国的奇瑞在伊拉克设厂等。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性转移重大机遇来临之际,中原经济区急需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崛起。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要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保持目前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并解决目前产业转移承接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推进该区域快速发展,应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以提升产业转移承接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产业转移是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调整,国家创新竞争是潜在实力的国际较量,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国际产业转移与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从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创新的力量陆续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掀起了一波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产业加速更新换代和全球创新的不断突破,也使得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国家创新竞争日益呈现出快速化、合作化、结构高度化、规模化的趋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要把握国际和国内双重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开拓创新成长空间,不断提升我国国家创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与其相联系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为各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联系的是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效应。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已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发展水平,这种机遇下无疑是广西经济发展难得的机会。桂林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城市,要充分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充分认识承接产业转移中管理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把握其特殊性并认清现代管理模式的特征,探索实现旅游城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和谐共赢的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国际转移为我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服务业国际转移在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强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外源产业资本的协同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产业发展效应。现阶段我国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依然面临服务市场需求规模、法制体系、人力资源以及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支持、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大转移,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正大量涌入中国,为了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产业分工和转移过程中抓住发展机遇,浙江省提出了自己的新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有浙江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入世挑战,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战略机遇,推动我省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没有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作支撑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浙江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根据这一要求办学,为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保障,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服务业正加快向中国转移。基于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研究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在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西部各省区也在积极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内蒙古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及细类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及细类产业竞争力依然较弱。以创新为驱动实现产业升级,是提升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汽车制造业的物流量也随之大幅提升。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下,汽车制造业如何发展绿色物流意义重大。在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物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制造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分工问题,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部分环节向大陆转移,从而建立两岸间有效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具有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应明确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E-G指数的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成熟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基于测算方法的科学性,选择EG指数测算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二十个大类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中等偏低,且呈现出很明显的行业特征。因此,现阶段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必须进行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是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给相对欠发达的安徽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提出提升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层次需要实现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承接单个产业向承接组团式产业转变、从政府外出招商向企业自主联合转变、从承接加工型产业向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从承接衰退型产业向扩张型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FAO、国际贸易中心数据库、中宏产业数据库等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家具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指出家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对刨花板产品的需求;原料缺乏与人工林的发展促进刨花板产品在家具中的使用;家具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了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家具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促进刨花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过程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要素,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态势。唐山市作为典型的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升级,但缺乏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唐山市需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层融合,依托深水港口和基础产业优势,以唐山湾"四点一带"和"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布局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服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