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反映女性本身的解放与呼声,使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传统自传中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叙述,并挪用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传奇和历史故事,塑造出一个具有反叛精神、不再沉默、大无畏的女勇士形象。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4.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以短篇小说《女勇士》中"无名女人"为例来勘察希腊神话在汤亭亭作品中的嫁接,采用神话原型理论探索作家汤亭亭《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的三个神话原型——菲罗墨拉、美狄亚及盖娅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多角度地理解作者塑造的无名女人的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盛 《文教资料》2014,(16):36-37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刻画了三个不同的母亲形象,分别代表了受压迫的女性、反抗的女勇士及双性同体的理想女性,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试从母亲形象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进程中 ,1976年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是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但其巨大的成功也竖起了一座为后来的华裔作家难以超越的尖峰。任璧莲没有模仿汤亭亭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而是独辟蹊径。她精心选择创作主题 ,辅以她那独特风味的轻松幽默的笔调向读者娓娓道来。笔者通过细读《典型的美国人》和《梦娜在希望之乡》两部小说的方式 ,侧重剖析了任璧莲的写作策略以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描述的花木兰的形象。本文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女勇士》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形象,从而探讨汤亭亭的作品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创作恰恰处于欧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期,因此她的小说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后现代主义的印记.《女勇士》中“无名女子“和“花木兰“的描写,采用了“复调叙述“、“拼贴“和“互文“三种创作手法,这些叙事技巧带有浓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IntroductionLanguagetestingisrelatedtothelanguage ,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 .Wardhaughhasrightlyobservedthatlanguageteachinginvolvesatleastthreedis ciplines: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pedagogy .Linguis ticsprovidesinformationaboutlanguageinge…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6.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因此,语言教师有必要了解语言测试。本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基本知识,使读加深对语言测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历史上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不同理解,本文着重讨论了外语教学的四种常见方法,提出语言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人们如何看待语言,将如何教授语言。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逻辑作为分析自然语言的工具,认为自然语言的缺陷有:(1)表达式的层次结构不够清晰;(2)个体化认知模式体现不够明确;(3)量词管辖的范围不太确切;(4)句子成分的语序不固定;(5)语形和语义不对应。从自然语言的视角衡量逻辑语言,其不足有:(1)初始词项的种类不够多样;(2)量词的种类比较贫乏;(3)存在量词的辖域在公式系列中不能动态的延伸;(4)由于语境的缺失而使语言传达信息的效率不高。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到底是什么关系?若持偏激态度,各自都觉得对方不如己。视二者为一种互补关系,这种态度是可取的。于是。现代逻辑延伸到自然语言领域就有两大类工作可做:扬逻辑之长避自然语言之短,用严格精确的逻辑工具化解自然语言的缺陷问题:取自然语言之优补逻辑之拙.增加新的逻辑手段发展其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翻译主要是对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恰如其分的处理。语言因素,即语言内部各成分-词、短语、句子、段落、章节等,仅仅是翻译活动入门的向导,因为翻译必须凭借这些外壳-语言表层结构来进行思考。非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即语言因素的前后或上下文的密切联系,字词之间的隐蔽关系、远近距离关系、渊源关系以及与其它作品的关系等语言深层结构,是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正确的重要前提。翻译时,作词的词典定义,即概念意义和对概念意义具有一种补充和延伸价值的内涵意义有机结合起来,表达出其所产生的特定的联想意义,即根据两种事物间外部表象(形似)或内部本质(神似)的类似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弄清其来龙去脉,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的内涵,达到理解与表达的完善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母语与外语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F003-F003
不是据说,而是真有不少国人的国语水平已到了不会写的地步。倘若说有不少国人还到了不会说的境地,我相信却不敢写在纸上,因为怕落下白纸黑字的把柄被国人嘲笑和唾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